香港旅游“十大指引”形同虚设
在香港女导游与安徽游客互殴事件之前,为共同规范内地赴港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1月28日,国家旅游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事务署分别发出通知,将于2011年2月1日在内地与香港同时实施《内地居民赴港旅游组团社与地接社合同要点》(以下简称《合同要点》)。《合同要点》中,明确要求组团社领队和地接社导游相关信息;明确旅游团吃、住、行、游、购、娱的具体安排,并特别指出在香港的购物场所、购物次数、停留时间;明确旅游团团费包含项目、支付数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如有自费项目,须注明内容和价格。
而在去年12月份,香港因应恶导游阿珍事件而加强规管旅行社及导游的旅游专责报告,正式引入旅行社及导游“记分制”,以及打击“刀手”宰客的“一团一导游”等十招措施,2011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香港的有关措施据称已获得深圳文体旅游局支持(访港内地团超过六成经深圳组团社来港),并要求深圳36家持牌组团社严格落实指引。但是这“十大指引”并未见效,春节期间发生的导游与游客互殴事件,使得“十大指引”形同虚设。早在1月9日,香港导游总工会就发起了1700名导游和旅游巴士司机集会及游行到政府总部表达其不满,要求暂缓推行十大指引,更称该十大指引为“十大酷刑”。
香港导游总工会会长黄嘉毅曾指出,目前香港导游几乎没有基本底薪,绝大部分收入是通过购物抽取佣金,“香港导游的薪酬结构不合理,而出台的十大指引根本没考虑导游的薪酬情况。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后还会继续发生这种冲突。”不过就春节期间发生的互殴事件,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在记者会上说,此类斗殴事件令人无法接受“只要有一宗个案,我们都认为不能接受,这亦大大影响香港旅游业界的声誉,我们一定要非常严肃处理。”
对于香港政府方面的表态,记者昨日采访了广东旅游业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时了解到,香港旅游业界推出的“十大指引”根本就是形同虚设,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法杜绝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尤其是将强迫购物的重点落在整治导游素质的身上,这本身就已经放错了重点,须知道强迫购物不是因导游出现的,而是在恶性竞争下出现了零负团费后才出现的。”该人士还指出,香港旅游业议会的成员由旅游同业者组成,这包括了旅行社、购物店等等旅游行业上下链,他们才是利益共同体,从导游开刀无怪乎导游总工会要反抗,因为他们成了替罪羊,最可耻的还躲在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