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和平县城~阳明镇
——资料《兴宁美景》
兴宁县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俊才辈出,民国年间有罗绮文、刘杏瞻、罗骏超、李则谋、曾枢等五个兴宁籍文化人在和平县任县长。
——旧照
李则谋,广东省兴宁县新陂镇人,1907年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是一位晚清秀才,早年加入同盟会,他以“处世言志,在其位则谋其政,为家国民族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之意,取名:则谋。
——民国童趣
早年就读新陂小学,喜读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故事,熏陶日久,并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向往共和民主社会。他读书勤奋,接受新思潮,热情大度,充满自信,
——资料《李氏族谱》
在上海“特志大学”毕业后,是时逢“七七卢沟桥事变”,继而“八·一三”进攻上海,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推动下,全国军民奋起杀敌抗日,其时李汉魂返粤主政,李则谋经常主动到省府接受教诲,使他在青年中竖立较好的形象。
——和平山城
1938年,李则谋年仅31岁,他在乡贤、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军统率委员会委员罗翼群同志推荐下,得到上峰认可,履任和平县县长。
——资料《和平县政府志》
1938年10月,日寇飞机轰炸和平县城,滥杀无辜,中共和平支部通过“和平县抗敌后援会”,促成李则谋县长加强防空措 施。
对热水农会与地主集团的减租诉讼秉公仲裁,李则谋县长出面按“早六冬四”两季交租,使农会斗争得以胜诉。
——资料《和平县志》
在和平县任职期间,摒抑顽固豪绅势力,充实扩大抗敌后援会,办抗日自卫队,与进步力量合作,
——资料《和平县志~资料》
1939年8月,办“和平县战时干部训练班”,李则谋任命黄惊白同志为第一区区长,选拔张觉青、周宝时、黄克夫等同志为区员,任命陈启珩先生为第三区区长,林镜秋、骆维强同志为区员,全县36个乡镇副职,有一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革命志士担任,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资料《和平党史》
1940年7月,东江特委调李家良同志来和平,以中国“工合”和平事务所开展工作,李则谋同意中国“工合”和平联合社创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及所领导的“工合”事业得以建立和发展,隐然形成抗日统一战线。
———兴宁古村
他崇文重教,牵头提岀和平中学筹设高中;其时中共后东特委联合知名乡贤创办四联中学,他也极力赞助。
——资料《和平县志》~七修本
民国三十(1941)年,为了纪念王阳明奏设和平县治,李则谋顺应和平人民的意愿,将县治所在地城厢镇改为阳明镇。
李则谋之政绩值得称道,引起国民党顽固派不满,民国31年春离任回原籍,由兴宁同乡曾枢接任和平县长。
————新陂中学
李则谋退出仕途,与新陂镇社会贤达李洁之、李振球、李新俊、李则谋等人,创办兴宁县立一中新陂分教处和县立第四中学,即新陂中学之前身。
——资料《和东风云》
1948年4月,国民党广东省第六绶靖督察专员兼“龙和”清剿总指挥曾举直,亲率保五团、县警队及地主武装700余人进犯和东地区,我游击队指导员李楚、袁若芳、杨洋三人在战斗先后被捕获,关进监狱,后党组织通过李则谋等高层人士岀面营救,免遭杀害,1949年5月获救岀狱,得以能继续参加革命工作,这是十分可贵的。
——历任和平县国民政府县长名单之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李则谋清正廉明、仁慈宽厚,赢得乡民包容和拥戴,在历次运动中安然无羌,后安排广东省参事室工作,政府参事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面,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李则谋曾经为人民做过有益的工作,人民政府没有忘记他。
1994年李则谋病逝,终年87岁。
——作者在东山岭抒怀
李则谋先生作为国民政府的旧官员,他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影响下,能积极投身到抗日统一战线中来,
这是难能可贵,好人一生平安!
报料电话/微信 18902777488 阿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