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顾 《大宋·东京梦华》的第二场《蝶恋花》,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读书人的黄金时代”的文采风流和艺术气质。
《大宋·东京梦华》第三场《齐天乐》,大概就是依据这些记载,奏响了繁华帝都君临天下的华美乐章——
音乐响起。灿烂的灯光呈现出汴京之夜的辉煌。皇帝接见万国来朝的庞大仪仗队从宣和殿、宣德殿一层层地向下铺开,一直铺到水心榭前。在异域的音乐声中,一阵驼铃传来。远处,湖中央的官道上走着两名骑着骆驼的阿拉伯商人,后面跟随着的几名阿拉伯男子,扛着将要供给大宋皇帝的波斯少女,数十名漂亮的阿拉伯少女肩扛着阿拉伯造型的银壶跟在骆驼后面,舞动着朝宣德殿和宣和殿走去。近处,一群日本歌舞伎手执扇子朝着宣德殿和宣和殿方向跳着日本舞蹈,一队犹太商人手执羊角号朝着宣德殿和宣和殿的方向吹奏。水中,若干异域民族的人们,穿着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三三两两地乘船从九龙桥前的水面向大殿方向缓缓航行……
一派万国来朝的空前盛况,展现的是大宋王朝的大国风范。应该说,这种艺术化再现的场景,是比较符合历史真实的。
据史料记载,北宋刚刚立国不久,远在西亚的大食国(今阿拉伯地区))就向北宋遣使纳贡。最早的一次纳贡是在宋太祖开宝元年,距离北宋立国不到十年的光景;最晚的一次纳贡是在宋徽宗宣和六年,距离北宋亡国也只有十几年的光景。可以说,大食遣使纳贡几乎是与北宋王朝享国的时期相始终的。
《大宋·东京梦华》的第四场《满江红》,以岳飞、辛弃疾的著名爱国词篇为咏叹基调,以穆桂英的历史传说故事为演绎素材,对两宋时期民族英雄们英勇抗击辽金的故事进行了热情赞颂。英姿飒爽、气贯长虹的杨门女将,昂首嘶鸣、驰骋疆场的飞奔战马,飘扬似火、映红水面的猎猎战旗,气势恢弘、有声有色的水上炮战,在把剧情推向高潮的同时,也把观众高昂、激越的情绪点燃。
宋太祖在立国之初,就开始实行抑武、分权的政策,想方设法削弱军政要职的权力。当时,各自盘踞一方的节度使权力很大,在地方上军权、政权、财权一手抓,管辖几个支郡,还可以世袭。宋太祖便让节度使全部直属京师,派去文官为知州,各州又设一通判,通判可以不听知州命令,两官互相牵制。州之上又设路,路设转运使,负责将所属各州的财赋运往京师。此外,藩镇的兵权也逐渐被剥夺了。宋太祖先镇压了两个不听话的藩镇,然后从藩镇中选择精兵充实禁军,又大拆地方上的城池,这样,节度使的财权收了,兵权收了,赏罚行政权收了,到后来仅成了一种荣誉称号。宋太祖对禁军也不放心,将禁军的统帅部一分为三,由名位较低的将军分别掌管,称为三帅,分管部队训练布防。另设枢密院,负责调动军队,与三帅相互牵制。宋太祖又让军队经常换防,将军经常调动,这样,兵将不能形成过从亲密的隶属关系,就不可能出现兵变危及皇权。因为大宋王朝立国来路不正,为防自己的政权重蹈覆辙,宋太祖对军界权力的防范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对待拥立自己登上皇位的军队老部下,宋太祖也担心他们逐渐坐大危及自己,但又不好意思直接剥夺他们的兵权,于是便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和风细雨的解决办法,在酒宴的推杯换盏中,让老部下们将兵权主动交出来,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因其极具戏剧性令一些史学家怀疑,但其表面淡淡的人情味,却令众多的普通人宁可信其有并津津乐道,殊不知,这人情味的背后,实则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薄情寡义。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