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举行土家婚俗展演及非遗产品展示活动,等你来打卡!
2023-11-10 8:35:25 来源:自驾车旅游联盟网
访问量:382949
在第三届来凤土家摆手舞文化和旅游节盛会即将举办之际,龙凤中心文化广场将同时举办土家婚俗展演及非遗产品展示活动,广场上已搭建好土家吊脚楼,挂上喜庆灯笼,11月11日,欢迎大家到现场穿上土家“婚服”,唱一曲“哭嫁歌”,体验一把“插花披红”,沉浸式体验土家婚俗。届时广场上会有非遗产品展示活动,“婚礼”过程中出现的用品、食物等可在现场展销的产品中找到。
土家族婚俗,是土家族祖辈留下来的千百年传统习俗。2010年8月30日,公布为第二批来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土家婚俗中的重要环节哭嫁,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2011年6月,土家族哭嫁歌入选第三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媒证:请媒人说亲,基本上是男方父母登媒人门,或者男方自己登门请媒人均可。土家族有“请媒礼品不在多,谢媒礼品猪脑壳”的说法。媒人上门说媒,土家族俗称“吃耳朵”。媒人求亲,身带一把红色纸伞,脚穿一双草鞋,谓之“团圆伞”,是圆满结果的象征,草鞋则是说媒定成的坚定信心象征。所以说,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去说媒,将雨伞倒放在大门,将草鞋脱于大门外,鞋尖千万要朝大门内,大意是:请莫拒绝。
看廊场:通过媒人巧嘴,说动了女方,这只是第一步。媒人马上转到男方,马上筹备礼品,土家族人“送礼行”。充分得到女方同意,征求女方父母同意。若没有什么异议,女方会挑选一个吉利之日,由媒人带到男方,土家族人称“看廊场”,意思是仔细了解男方人才、家底。看廊场的结果不一下直接提出,而用几种暗示表现给媒人。总之,婚姻成功与否,看廊场是最关键的一次,如果“廊场”看好了,女方满了意,男方就可以直接送第二次或第三次礼物,如果女方收下礼物,表示此事基本上成功。
讨八字和定婚:“放炮火”就是定婚,男方要备不少的礼品,包括给女方堂公伯叔都要备大礼。女方父母称“正头主子”,要送酒、肉、糖果、衣服、首饰之类。“偏头主子”是指女方堂公伯叔,也得送礼,但礼品比“正头主子”略少一些。男方到女方后,先放鞭炮,通知女方男方客人已到,同时,女方在迎客的基础上,还筹备祭品,祭祀女方祖先。在祭拜祖先时,由媒人介绍女方父母、堂公伯叔,并改口称女方父母“亲爷、亲娘”,对堂公伯叔也一一改口磕头认识称呼。
结婚喜酒:按过去老规矩,土家族人举办婚礼,男方从筹备到娶回新娘最低时间为五天,女方则三天。女方嫁女,也要提前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吃“打发女酒”。男方娶亲五天之中,有界礼酒、插花酒、白客酒、正酒、高亲酒之分。第一天男方把送往女方的礼品组织人员送到女方,称之“界礼酒”;晚上,男方嘎公舅爷、姑爷、姨娘、姐丈前来贺喜,故称“插花挠红”,又称“插花酒”;第二天,所有帮忙之人全部到齐,称“白客酒”;“正酒”,是指娶亲回来后,举办招待各位亲朋族间的正大宴席;“高亲酒”是指为女方陪送而来的亲戚所备办的酒。
回门:土家族把婚后三天“回门”看作是大事,因为这是男女合欢后最愉快的时刻,更应该引起娘家人的高兴喜欢,也让其他人看见一对忠情伴侣感到羡慕。回门要带上酒肉糖果等食品之类的礼物。女方家庭会十分客气地款待他们,女方父母会教导新婚夫妇如何相亲相爱,兴家立业,孝敬长辈等。另外,回门还有“当天去当天回”之规,因为土家族人有个习俗“新婚三个月不能空房”,因此,女方不能强留。
女方戴花酒和哭嫁:女方嫁女,要提前通知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吃“打发女酒”,同时,还要举行哭嫁,来表达女儿离别父母亲人的心情。大体在离别前十天,就开始举行哭嫁活动。娘嫁姑娘主哭,父母、伯母、哥姐伴哭,俗称“哭十姊妹”。哭嫁高潮日,是出嫁最后一天晚上。哭嫁歌的内容较多,可以说是多篇悲情长篇叙事之歌,如哭爹妈、哭哥嫂、哭媒人、哭十姊妹等。
土家族人打发女,头一天俗称“戴花酒”除有陪哭嫁的七姑八姨外,还要请当地或者本家族亲人中最仁义贤德的女辈给新娘“开脸”,即扯去汗毛,修好眉毛,意为姑娘从此已不是黄花闺女了,而是进入成人的结婚女子,最显眼的是要把长发辫子绾成“粑粑髻”,髻上扎一根红头绳,插上银簪、莲蓬,包青丝帕,着手镯、耳环等饰物。开脸完毕,新姑娘基本上变成了另一个模样。要让祖先、健在亲人看到,就要举行戴花仪式,还要鸣炮、吹唢呐、敲打锣鼓。新姑娘由父母从闺房中牵出,到大堂中拜祖先、拜天地。完毕后,各亲戚要给新姑娘戴花,新姑娘以哭词答谢。如喊到伯伯、满满时,新姑娘就哭谢道:“伯伯伯娘,满满满娘,侄女出嫁离亲人,你们恩情永记心......”总之,只要先给她戴花的亲戚她都会哭谢几句。
男方插花披红:男方在结婚头天晚上,要举行“告祖”仪式。在堂屋中间的神龛上,早就贴上了大红纸写的“天地国亲师位”等“家先”,并配有对联在两旁。神龛上还插上一对十分耀眼的红烛及一柱香。堂屋两旁摆好板凳,由以蜡人主持,先请亲朋好友按顺序就座,由告祖仪式中的通、陪、赞礼生,歌童高歌,鞭炮、锣鼓、唢呐齐鸣,大显土家族人婚俗的浓郁特色。同时,新郎头戴乌纱,身穿长袍八褂,肩披红绸,站立中堂,由亲朋好友往身上、头上插花,而且,每插花一次,都要讲唱,如:
走忙忙,走忙忙,几步走进入喜堂。
走进喜堂抬头看,舍字扁牌放豪光。
朱红对子贴两边,鸾凤和鸣挂中央。
先插花,后挂红,新郎赛过赵子龙。
披在左边左丞相,披在右边状元郎。
恭贺新郎贺喜新郎,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夫妻双双入洞房,同心孝敬爹和娘。
......
插花挂红完毕后,就是传统的“贺郎”,必须挑选尚未成亲的健壮青年男子陪同新郎,并备酒菜,让他们给新郎敬酒,祝贺他告别单身,娶得如意娇妻,生儿育女。
此次土家婚俗及非遗产品展示共15家企业参加,将展示漆筷制作技艺、凤头姜制作技艺、藤茶制作技艺、松花皮蛋制作技艺、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来凤县坚持非遗生产性保护,以来凤藤茶、凤头姜等非遗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产品成为激活来凤乡村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