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风情农庄,清新自然的鹅卵石矮墙,门口倒挂的玉米灿如阳光,院内成熟的黄杏飘出阵阵果香……6月的中卫市沙坡头村,风景优美、乡韵浓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四川的、陕西的、甘肃的客人比较多,除了网上的订单,老客户推荐来的也多,今年五一我们农庄30余间房,全部爆满,暑期期间的预订也开始接单了。”沙坡头村田园农庄的负责人陈梅英对记者说。
陈梅英经营的田园农庄位于沙坡头村,2022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五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这里离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只有1公里距离,发展农家乐优势明显,朴实热情的陈大姐一说起自己经营的农家乐就开心得合不拢嘴,“以前我没有工作,村里鼓励我经营农家乐,2012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经营,没想到游客非常认可,一年营业额达到100多万,还带动了8名村民在农庄里增收。”
“位置好、环境好、服务好,我们从沙坡头玩完以后,开车几分钟就到这里了,没有长途跋涉的辛苦,坐在葡萄架下喝喝茶、吃点院子里摘的杏子、黄瓜,就像回到了小时候一样,很幸福的感觉。”来自四川的游客张芳荣说。
在沙坡头村,像陈梅英一样依靠景区资源优势吃上旅游饭的村民有100多人,除了在景区里从事服务工作的村民外,在村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共有51户,一天住宿接待量可以达到2000人。
于晓兵以前在沙坡头景区工作,2013年看到了发展农家乐的前景,开始利用自家的住房经营农家乐,从最初的几间房到现在的23间客房,年收入也从6万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左右。于晓兵告诉记者,他在四合院中间专门开辟了采摘园,很受城市游客的欢迎,在这里不仅可以住宿,还能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味农家特色饭菜,仅今年五一小长假就收入3万多元。
2019年沙坡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被自治区评为宁夏特色旅游村。迎水桥镇副镇长黄辉介绍说,沙坡头村是离沙坡头景区最近的一个村,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去年受疫情影响,沙坡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在2020年以前可以达到人均2.4万元,今年旅游热起来村民收入势头很好。
不仅是沙坡头村,离沙坡头景区较近的鸣沙村也积极挖掘区位优势和自身优势,与沙坡头村、南长滩村抱团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成立了集培训、会议、住宿、餐饮于一体的沙坡头区乡村振兴体验中心,一次性可容纳200人参训,今年以来已承办各类培训、展览等活动15场次。
“我们鸣沙村是移民村,土地有限,我们村出人员,沙坡头村出场地,南长滩村出资金,我们三个村凝聚各自优势抱团发展,除了承接各类培训活动,我们还接待各地游客,预计每年每村的村集体收入能够增加10万元以上。”鸣沙村党支部书记杨生宝说。
鸣钟村位于沙坡头村和鸣沙村之间,三个村像星星般环绕在沙坡头景区的一侧。鸣钟村的土地收入较低,村民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或景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如何让鸣钟村也吃上旅游饭,实现“一村一韵”一户一业的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目标。2020年,沙坡头镇实施“农文旅”联动发展模式,将这三个村进行资源整合成立了沙坡鸣钟田园综合体,正在打造星空房车营地民宿,特色餐饮美食街,同时通过建立萌宠乐园、养殖枣林鸡,盘活了村里的200余亩枣林。
“通过多村联动、优势互补的方式,使“农文旅”产业相互赋能增值,将农业这条‘根’盘活,注入文化的‘魂’,获得旅游的‘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效应,助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黄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