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珠穆沁旗地处祖国北疆,首都北京正北方,西乌珠穆沁草原是唯一汇集内蒙古九大类型的草原地区,也是锡林郭勒草原最华丽、最壮美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决定了其在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西乌珠穆沁旗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三区三线”刚性约束,做好旗、苏木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跟进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西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蒙根飒:西乌珠穆沁旗认真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深入实施草原修复治理、沙地综合治理、水系湿地保护治理、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森林质量提升等工程,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持续保持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步做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后半篇”文章,做到整改一个问题、堵塞一个漏洞、规范一项管理、完善一项机制,确保实现长效常治。与此同时,加快推进白音华低碳零碳园区建设,积极探索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切实将林草碳汇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畜牧业是西乌珠穆沁旗的基础产业,与生态环境密切相连。西乌珠穆沁旗打造以肉牛、肉羊为主导产业,以蒙古马为特色产业的三大产业带,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实现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形成保护草原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2016年以来,累计引进良种肉牛2万余头,肉牛改良67万头,培育盟级良种肉牛核心群32群,肉牛良改比重达82%,牧业年度肉牛存栏数量由2012年的13万头增加至32万头,年均增长9.43%。重点围绕蒙古马保护、马奶产品加工、马文化旅游、马科技等四大工程,深入推动现代马产业发展工作。
经过长期努力,西乌珠穆沁旗修复生态、精准治污、生态环境迎来新改观。扎实推进乌珠穆沁沙地治理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36万公顷,哈布其盖国家沙漠公园规划获得国家林草局批复。植被盖度达到62%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3%,牧草高度、地上生物量每亩平均达到30厘米、90公斤以上。在与乌珠穆沁草原接壤的大兴安岭余脉,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森林,景色怡人,成为浩瀚乌珠穆沁草原的一道天然绿色屏障,这就是美丽神奇的古日格斯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是连接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发挥着“天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目前,古日格斯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完成优化调整,有序开展禁牧、封育、违建设施拆除等工作,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西乌珠穆沁旗生态环境持续恢复改善,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双增”,沙化土地面积和沙化程度“双减”,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西乌珠穆沁旗将围绕构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坚持扛起草原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把祖国北疆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