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气温骤然下降,穿着厚厚的棉衣都抵挡不住四面八方袭来的寒风,总觉得有一股寒气在周身围绕。这时候就需要吃点热乎乎的食物,让身体暖和起来。
冬天有“入冬补冬”的习俗,天转寒凉,要补充身体营养,抵御严寒。在零下几十度的西乌珠穆沁旗,更是如此。这里的冬补食物是比较”豪横“的,基本上离不开肉食。草原牧民有冬储的习惯,在每年农历十月中旬开始冬储,在十月二十五之前结束。因为太早储存,肉食无法冷冻,过晚,天气太冷,牛羊会掉膘。这样存储就保留了一个冬季的美味,也为冬补提供了方便。
冬日滋补,羊肉最甚,涮羊肉是永不过时的经典美味。锡林郭勒的羊肉一直以来享誉盛名,而乌珠穆沁羊肉更有着“天下第一羊”的美誉,可想而知其滋补功效相当不错了。没有涮羊肉的冬天,是不完整的。到了冬天,必须来顿涮羊肉补补,肉质鲜美,不膻不腻的羊肉,清水涮着吃亦或沾上酱料都是绝对的美味~在寒冷冬日的包裹下,热气腾腾的涮羊肉简直就是冬日的最佳伴侣。
在冬日里,蒙古牛肉面也是不错的选择, 光听名字就感觉很豪气。的确,蒙古牛肉面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满满一碗,一半是面一半是肉, 绝不含糊。面条劲道爽口,牛肉大块,嚼劲十足,连最后的面汤都是真材实料 ,真正牛肉熬制出来的,十分鲜美可口。 天寒地冻,来上一碗又香又暖的牛肉面,暖心又暖胃,简直太满足了!
要说冬日里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奶茶。对游牧民族来说,这可是他们一天的“精气神儿“。一锅热乎乎的奶茶,存蓄着一天所需的能量。在草原上,奶茶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饮用品,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蒙古锅茶主要先用传统方法将奶茶熬好,然后加入风干肉、奶酪、奶皮子等在锅中边吃边煮。吃的时候将奶茶盛在碗中,加上奶豆腐、炒米、黄油混在一起。越往后炒米和奶豆腐泡的越软,味道口感越好。喝的时候再配上蒙古果子、手把肉等,这才算是一顿正宗的早茶。
立冬进补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话更加证明了老一辈人重视立冬节气进补的习俗。立冬进补,南北方习俗不一样。在北方,立冬的习俗是吃水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会受冻了,再配点醋和腌蒜吃,别有一番滋味。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一直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直到现在吃饺子好像变成了一种仪式,每到过年过节,都要吃上一顿饺子。一顿饺子,包含了人们的多少美好祝愿~
在寒冷的冬季享用美食,才是冬日里最幸福的事情。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时,远在他乡的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回家了?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家的味道。待归乡,尝那家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