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image.png](/up16/20220614/6379079321090790725089296.png)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6月11日,由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和昭阳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昭通市文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昭阳区文化馆承办的昭通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昭阳区元宝山公园举行。本次活动文物以“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为主题,非遗以“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为主题。
舞台展演环节,各传承群体和市区文艺院团的演员们为群众们表演了四筒鼓舞、端公戏、苗族古歌、昭通清拳、巧家山歌、 花灯歌舞等非遗节目。在舞台展演现场,声音浑厚、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的四筒鼓舞,装扮绚丽、打斗精彩、情节有趣、面具奇特、经典唱腔的端公戏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调子雄壮而苍凉的苗族古歌唱出苗族歌手深邃悠长、涤荡心灵的呼唤。
昭通清拳套路短小、结构严谨、招式激烈、动作多变。一群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青少年,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场“武林大会”。
表演昭通唱书唱《割肝救母》的民间艺人感情饱满、唱腔传统、感人肺腑,向在场的观众充分展现了唱书的特点与魅力,并宣扬了尊老孝老的传统美德。
“唱首山歌给党听,党和人民心连心。万家灯火一样红,国强家和万事兴......”巧家山歌传承人一曲《非遗传承把歌唱,爱党爱国爱家乡》以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唱腔,传唱出新时代各民族儿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
活动还组织了糥米粑粑制作、荞面汤制作、丝窝糖制作、糖画等非遗传统技艺现场展示展销。糯米粑粑,黏软柔腻,香甜可口;荞面汤的制作,和面讲经验,手法有技巧,搓好后用清水煮好捞出放上作料后用浆水做汤,放上昭通酱、姜、蒜为作料炒制的青辣椒,味道酸美,清香四溢,口感别有风味。丝窝糖是用麦芽糖制成的传统甜食,麦芽糖和炒面反复揉搓撕拉做成的糖丝,酥松绵密,入口即化。为忙碌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一丝甘甜;糖画艺人以糖为墨,以勺为笔,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象描绘在光滑的石板上,糖画艺人嵌上竹签递到我们手里,串联起多年以前那些纯真无暇的时光记忆。
活动现场,市、区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向群众发放了有关非遗、文物的宣传手册、宣传单,让学生了解宣传非遗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现场摆放的非遗宣传展板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市非遗中心工作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面对面宣传了有关非遗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
此次活动在昭阳区设主会场,其他县、市设分会场。利用自媒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体验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全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市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昭通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