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城关区旅游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营造大环境,构筑大产业,发展大旅游”为总体思路,以塑造城关旅游业整体形象为主线,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为突破,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规范旅游市场,强化旅游宣传,融合文化产业,培育旅游精品,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城关旅游业健康跨越发展。
201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各项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全面完成。
今年1—11月份,全区共接待旅游人数108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4.17亿元,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预计年内接待旅游人数1134.3万人次,同比增长40%,占市列计划的117%;旅游总收入87.93亿元,同比增长41%,占市列计划的116%;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新增旅游从业人员5707人,同比增长13%。
二、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不断明确旅游产业发展方向。
一是委托北京易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大兰山”旅游规划。将兰山公园、五泉山公园、伏龙坪街道3个社区6个行政村进行整合,打造一个集度假休闲、商务会议、民俗体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兰山景区——中国西北旅游目的地”。
二是委托省城乡建筑设计院编制东岗大洼山生态旅游园区建设规划和东岗大洼山工业加工园区仓储物流规划,按照“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文化、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
三是编制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发展规划,从文化传承、品味特色、操作技艺入手策划包装牛肉拉面,力促兰州牛肉拉面成为中国式快餐的代表,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三、落实旅游专项资金,健全旅游业发展机制。
为了支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每年设立2000万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和1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及旅游人才培训等工作。今年区政府还拨付了75万元作为“大兰山”规划设计一期费用。同时,组织成立了由区旅游局、农水局、卫生局、文明办、工商、质检等部门为成员的城关区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及星级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有效提升和规范了农家乐的品味和档次,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旅游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突出旅游节会效应。
一是制作旅游宣传品,免费赠阅。一年来,我们整理编印了《城关旅游指南》、《城关旅游》宣传折页,内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极大的方便了国内外游客在城关游玩、消费,并作为城关旅游对外宣传的资料,在辖区部分星级饭店、中高档特色餐厅设立宣传专栏,向游客免费赠阅。央视纪录片《中国第一面》已于5月9日开拍,同时着手制作《兰州牛肉拉面》宣传片。
二是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不断创新。今年以来,我区参加了兰州市旅游大篷车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进行的宣传推介活动、“大美之城,幸福城关”摄影大赛暨新华社签约摄影师聚焦兰州城关采风行活动;举办了2011年旅游示范村暨星级农家乐授牌仪式、兰山旅游节等活动,《兰州日报》、《鑫报》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从而提高了城关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也扩大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这一文化旅游形象的宣传推广。
三是利用“节会”积极宣传。在“5·19”中国旅游日、兰州国际马拉松、兰洽会、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期间,组织辖区旅行社、景区通过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城关旅游进行了宣传,期间共展出展板50余块次,发放《城关旅游指南》、《城关旅游》宣传折页、景区宣传彩页等万余份。特别是在旅游商品展示展销会暨美食节上,我区展厅内实物展出了兰州微雕葫芦、飞天刺绣、民间刺绣、水车模型等富有原创特色和兰州地方特点的创意文化产品,并在现场进行了制作表演,赢得了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四是成功举办“2012中国·兰州服装文化节暨首届兰州模特大赛”。作为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州市五大活动之一,从新闻发布会、服装文化节开幕式、模特大赛、品牌服饰展览、服饰文化发展论坛、闭幕式等为期近三个月,期间各项活动井井有条,节会氛围浓厚。同时,晋级决赛的25名模特选手在中山桥、龙源、徐家山、兰山公园等景区外拍取景,展现出一幅美人、美图、美景的绚丽画卷,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全区乃至全市的旅游形象。
五是美化城市,提升首善之区形象。节会期间,为美化环境、营造氛围,我区在各赛会沿线、会场周边及部分重点地段,进行了30组79个大型绿色雕塑的展示布景,摆放各色时令花卉80余万盆。同时投入200万元在北滨河路沿线等主要路段制作大型旅游公益广告宣传牌56块。在人力和物力上进行了很大的投入,受到了省内外游客的好评和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肯定。2012年,城关区被授予第二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先进县(市、区)称号。
五、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
一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被列为省、市、区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今年投资3700万元完成台地广场改建项目,建成华夏第一长廊一期段,力争年内完成二期段主体工程,兰山佛教文化院僧舍全面完工,藏经阁四层封顶;五一山生态休闲旅游景观项目,完成高坪蓄水池改造一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山体护坡工程;徐家山公园人文生态景观提升项目,完成景区内上水主管道铺设、泵房改造和机组安装,全山道路改造项目完成全部工程的50%;兰州市雁滩公园提升改造项目,园内水环境治理工程和景观提升工程紧张有序地开展;陇萃堂百合工业博览园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将建成以参观、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博览园,开发系列旅游商品,彰显城关特色;兰州渔民大院生态酒店完成一期工程,现已开始营业;兰州皇冠假日酒店进入装修阶段,计划明年开业;启动“大兰山”5A级景区和大连·万达五星级商务酒店的创建工作。
二是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地开展旅游招商工作,全年先后引进了兰州明珠新天地、新胜利宾馆综合体项目、盛达旅游大厦、渔民大院生态酒店等17个旅游产业项目,总投资达120.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项目6个,总投资额达2.06亿元。贮备了五一山公园整体提升改造项目、徐家山公园“中正山”文化旅游项目、全国支甘纪念林(耀邦林)建设项目、大兰山生态旅游区开发建设项目等文化旅游项目招商,预计总投资达307亿元。
六、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
一是规范、发展农家乐34户,完成市列计划的113%。根据《甘肃省旅游局关于创建旅游示范乡(镇)专业旅游村星级农家乐的指导意见》、兰州市旅游局《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暂行)》及《农家乐旅游星级标准(暂行)》,由城关区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及星级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初评确定五星2户、四星6户,三星6户,二星20户。其中五星和四星农家乐已上报市旅游局进行最终评定。
二是全面完成农家乐旅游厕所新、改建任务。2012年全区新、改建“农家乐”旅游厕所12座,占市列计划的109%。提供厕位57个(其中男小便厕位12个),总建筑面积245平方米,总投资122万元。目前12座厕所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三是启动伏龙坪旅游示范街道的创建工作。近年来,辖区伏龙坪街道依托兰山山地生态公园大力发展以农家乐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截至目前,共发展农家乐70多户,接待旅游人次近百万,农家乐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快发展,旅游经济初具规模。该街还成立了兰山农家乐协会组织和兰山德顺旅游客运公司,形成“支部+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今年,经伏龙坪街道申请,区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及星级农家乐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和街道联合初评,得分为891分,符合《旅游示范乡(镇)评定标准》,现已上报市旅游局进行最终评定。
七、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旅游软实力。
一是组织农家乐业主赴外考察学习。今年3月底,我区组织农家乐业主60余人赴西安、袁家村、凤县周边考察乡村旅游。期间邀请到了亚太十大金牌培训师——刘逸舟老师就城关区农家乐目前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出路等方面给大家做了系统的培训。通过这次考察培训,为我区农家乐经营户增长了不少见识,营盘山庄等大部分农家乐业主信心高涨,回来后都进行了扩建,以全新的服务环境、饱满的服务热情接待旅游者,为促进我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督促辖区旅游企业做好教育培训工作。今年我们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关辖区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实施方案》,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全方位多渠道狠抓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全年旅游企业从业人员全员培训率达到20%,旅游部门管理人员及企业主管培训率达到100%。
三是完成A级景区的复核工作。年初配合市局对辖区水车博览园、五泉山公园、五一山公园、白塔山公园、徐家山公园等A级景区进行复核,对未能达到相应级别标准的景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同时AAA级景区“兰山公园”新增为兰州市首家列入国家级标准化培育单位的旅游景区。
四是加强行业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通过下发《关于开展全区旅游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关于做好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等,多次对辖区宾馆、酒店、旅行社、景区进行联合执法大检查;为辖区10家旅行社总社的2家分社及20家网点办理了备案登记。经统计,全年辖区旅游市场秩序一切正常,旅游安全做到了零事故。
五是加快建成全省旅游数字化集散中心。以数字城关建设为契机,在对辖区旅游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后,先后与天下游旅行社网络部、兰州颐海资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合作方洽谈建设城关区旅游综合数字化平台工作事宜,最终与兰州颐海资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现与区信息办进行对接后开辟了旅游频道,完成页面设计和制作,目前正在整理填充内容及图片。
六是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及时更新城关旅游网页,分别建立了辖区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信息QQ群,严格做好旅游产业发展信息检测上报工作。截止11月底,共向市旅游局报送月统计报表11套;元旦、清明、五一、十一等假期专项报表6套,报送旅游信息58条,被采用58条,采用率100%,位列各县区前列。
2013年工作重点:
2013年, 我区旅游工作将按照“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做强产业”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培育旅游精品为重点,以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构建西北特色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中心为主线推动城关旅游业发展,全面实现“全区接待旅游人数1361.2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总收入107.27亿元,同比增长22%;当年新增旅游就业人数增长13%”的奋斗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编制好一个规划。委托北京易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大兰山”旅游规划。整合兰山公园、五泉山公园、伏龙坪街道3个社区6个行政村,使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度假休闲、商务会议、民俗体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兰山景区——中国西北旅游目的地”。规划包括三个阶段:总体概念规划草案、总体概念规划方案、概念规划成果。目前易兰公司正在开展总体规划草案阶段工作,在这一阶段主要确定规划区总体发展方向,总体规划布局以及主要旅游度假产品的风格、规模等,此部分工作已基本完成。待草案汇报后,预计用4周的时间完成总体概念规划方案阶段工作(约2013年1月5日左右)。本阶段需要最终确定景区总体规划定位和规划布局,探讨风景旅游度假区产品总体风格,景观概念等设计细节内容,同时完善游客量预测模型,景区发展分期建设,未来融资宣传路径及景区发展经营模式等相关专题。最后概念规划成果阶段的工作预计3周完成。(最终完成时间大约在2013年1月28日)。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通过后,将开展大兰山项目的重点推介招商工作。
2、打造特色美食街(城)。重点打造“天下美食—农民巷”特色一条街。在东、西两个出口新建大牌坊,再通过街区街景再造,门头、匾额设计及重装,雕塑标牌和主要的基础形象改造工作等工作;将农民巷打造成兰州市集全国各省、市美食为一体的一站式餐饮消费集合地;外地游客的旅游饮食目的地;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休闲地。
启动阿西娅民族美食城项目,对阿西娅餐厅进行全面改造提升。该项目占地面积4813.00平方米,总投资约1.15亿元,建设面积约115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同时可容纳5000多人就餐,可实现年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年上缴税金400万左右,解决300人就业。该项目设计风格融合伊斯兰和欧式建筑元素,中间主楼七层,两侧副楼三—四层,从下至上依次为普通清真餐饮区(以快餐式羊羔肉、牛肉面等为主)中档特色清真餐饮区(以雅座式精品羊肉系列清真餐为主),高档餐饮区(以包间式正式中餐为主)、文化展示区(以清真餐饮文化博览展示为主),并计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预计2013年主体完工,2014年投入使用。
3、办好牛肉拉面节。为了提升兰州牛肉拉面行业整体水平,进一步擦亮城市名片,做强做大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加快兰州牛肉拉面这一特色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定于8月初,在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期间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兰州牛肉拉面节,现场宣传品牌企业形象和品牌经营模式,表演面式技艺,免费品尝拉面,同时还将举办“兰州牛肉拉面产业化发展论坛”等活动。
4、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全力打造以“大兰山”旅游风景区、徐家山森林公园、五一山公园等为重点的旅游景观,全力推进“兰山人家”和“青石小镇”项目建设,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居住度假为一体的南北两线旅游休闲经济带;在北山、南山、东岗三大片区引导建设以生态旅游观光、设施品牌农业、山地休闲观光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实施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二、三期建设工程、雁滩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和五一山高坪蓄水池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五一山道路维修工程。2013年启动五一山、徐家山公园创建4A级景区工作。
5、推广应用全省旅游数字化集散中心项目。我们将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方式对城关区旅游数字化频道进行宣传推广,与国内同类网站建立链接,提高其知名度和点击率。并及时更新填充内容,给辖区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提供网络后台,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经营状况监管、业务技术指导,集行业监管、游客服务、对外宣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区旅游业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