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目前淮安旅游业的发展
2012-5-17 13:21:51
访问量:2814992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旅游就是要有吃、有住、进的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些要素直接相关的饮食、交通、通讯、园林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也慢慢地由“奢侈品”转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国的“必备品”。在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全国各地方的旅游业也在蓬勃发展。淮安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较多,旅游资源丰富,且地处经济发达的华东经济圈,客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近年来,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旅游行业的努力,淮安旅游行业取得了不少可圈可点的成绩,景点建设不断地进行大力的推进,内外交通变得日臻完善,美食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这些赫赫战绩为淮安的经济和江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淮安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发展大市,目前所辖人口500多万,那么目前它的旅游发展现状如何呢,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淮安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1.1 目前淮安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3.28亿元,200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01亿元。在此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平均年增长率为15%,旅游总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22%。2009年淮安旅游业稳定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01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内接待1010万人次,增长18.2%;入境游客26264人,下降0.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090万美元,增长0.6%。2010年,我市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我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到了1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这一切都要得益于目前淮安所独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
1.2目前淮安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淮安市拥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淮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江淮水乡,曾孕育出旧石器时代著名的下草湾文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青莲岗文化和商周时期的徐文化,成为历朝历代伟人名家辈出的摇篮,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一些优势为发展淮安旅游业带来了很多的便捷。
1.2.1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是著名的“青莲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五六千年前,淮安就有先民活动的踪影,并留下了载入史册的“青莲岗文化”,代表了淮安市璀璨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是淮安市独有的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历史文化资源。淮安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秦时置县,始名淮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1986年,国务院命名原县级淮安市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2月,淮安撤县市,今天的淮安市的格局初步形成。淮安与西安、杭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同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由此可见其历史文化内涵相当的丰富,拥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潜力条件。
1.2.2运河之都
明清以来黄、淮、运(河)治理工程的重点(清江浦河、中河、清口、高家堰等)都集中在淮安,这里是治理和管理的重心,明、清以来漕运总督署和江南河道总督署都设在淮安。明代在清江浦设户部分司,负责行政、治安和漕运等事,同时设工部分司,负责管理造船;这里又是淮北海盐的集散中心港口。清雍正七年(4729),在清江浦设立江南河道总督署,有关黄河、淮河、运河治理和管理的重大决策的制定多在这里做出。据《黄河志·人文志》自清康熙十七年(1678),靳辅治河开始,到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直至漕运终止,先后有55任河道总督计44人常年驻跸清江浦。许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逝世后都在此立祠祭祀。素有运河之都之称。大小官衙鳞次栉比,都市兴盛繁华,到清乾隆间,“夹河二十里,人口达五十四万”,成为沿运河的四大都会之一。
1.2.3生态家园
淮安境内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是淮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在淮安市境内有被誉为“江苏九寨沟”的盱眙铁山寺自然保护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盱眙第一山、有烟波浩渺的全国第四大淡水湖——的洪泽湖和被誉为“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有农业观光好去处金湖万亩荷花荡。
1.2.4名人故里
淮安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是淮安旅游业发展的独有优势。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鼻祖枚乘枚皋父子、南宋抗金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清朝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建安七子陈琳、清代著名瘟病专家吴鞠通等;近代著名京剧大师王瑶卿、周信芳和著名雕塑家滑田友、著名导演谢铁骊及著名作家陈白尘、陈登科等等,都是淮安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淮安还是一代伟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苏皖边区政府、新四军军部曾在此设立,刘少奇、陈毅、粟裕、谭震林、彭雪枫、李一氓、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淮安留下光辉足迹。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为淮安的历史增光添彩。
1.2.5美食之乡
淮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青莲岗文化”,隋唐时期,沈阳机场接送,淮安地区就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清朝时期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淮安是全国漕运、盐运的中转地和南河总督府所在地,经济空前繁荣,这促使淮安饮食加速发展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菜系。新中国成立后,淮扬菜被用于国宴,使淮安美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经过咱们淮安几代人的努力,淮安饮食文化终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存淮菜名点1300余种,其中淮安软兜、平桥豆腐、开洋蒲菜、脆皮乳鸽等淮上佳肴,以及文楼汤包、洪泽湖活鱼锅贴等风味小吃名扬海内外。近年来,盱眙十三香龙虾、徐集乡淮山药、老侯牌野鸭、老侯四宝、高沟捆蹄、淮阴乳鸽、洪泽湖螃蟹、楚州茶馓、盱眙板栗等等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也都创出自己的品牌。
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在淮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2淮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淮安的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对于淮安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以及丰富旅游资源方面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2.1城市知名度不高
淮安的城市知名度不高,这也因此成为阻碍淮安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城市的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城市里面的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淮安市在江浙地区的知名度偏低,在全国知之者甚少,更不要说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了,缺乏吸引游客的外在形象因素。一个城市知名度的高低不仅会影响这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增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上海,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它的名字全国乃至全世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知名度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从一个名不经转的小城市逐渐的壮大到今天这个家喻户晓的大都市,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的承办对于这个大都市来说更是锦上添花,从宏观角度来讲是再一次让全世界的人民记住了这个城市,客观角度来讲经济上也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2.2宣传力度不够
政府对于淮安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包装、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游客只知道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但是对于淮安境内的其他景点了解甚少,甚至有的游客都不知道有淮安这个城市的存在,从而对淮安旅游业的持续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反,沈阳汽车租赁,我国有些地方自身的旅游优势却不是很好,但是当地的政府却能够花足够的资金去包装它,到处打广告去进行自我推荐。比如说江西的婺源,对外宣传的亮点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在没有到过这个地方之前看过它的宣传片之后让人对这个地方有种向往之情,但是到了那里定睛一看都是一些古徽州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而且很破旧,每年的三月中旬到四中旬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说到油菜花全国哪儿都有,这个不稀奇,但是由于政府包装精美,对外宣传的力度很大,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导致这个穷乡僻壤之地在这个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每天都能够迎来大几万的游客前来踏青,赏油菜花。
2.3旅游资源整体缺乏独特性
虽然淮安市境内有很多可以供游客参观游览的旅游景点、景区,但是与其他同类型地区的相似性很大,由于淮安的城市知名度较低,因此,在同等条件下游客自然会选择知名度高的城市去旅游。比如,淮安的明祖陵和北京的十三陵、南京的明孝陵相比,其实这三者的相似性很大,但是作为游客,大多数人会选择后两者,而不会选择来淮安的明祖陵。
2.4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
淮安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旅游景点、景区达60多处,但是在交通、设施设备、卫生条件等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盱眙铁山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景区内有很多为数不多的珍惜植物物种,但是景区内的道路却是坑坑洼洼,给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会带来行动上的一些不方便,还有就是景区内的休闲设施严重缺乏,卫生条件很差,垃圾箱放置的较少,瓜果纸屑等垃圾遍地都是,这样使会给来铁山寺旅游的游客留下一个很差的印象,对外宣传的口碑很差。市区的几个景点,由于资金不足开发不到位,使得景点暗淡无光,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亮点。在淮安市境内的多数景点、景区都会存在这样的情况:景区内基础设施落后、破旧,旅游资源开发不足,旅游纪念品缺乏。因此淮安在地方接待这一块比较薄弱,外来参观人员较少,而淮安每年到其他地方旅游的市民却是繁如星辰。
3加快淮安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为了使得淮安市旅游产业的规模逐步的壮大,“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能够进一步的得到完善,从而加快淮安旅游业的发展,那么如何加快淮安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为新一代的旅游业接班人,我们有义务把淮安的旅游业发展的更好,因此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3.1优化结构
第一就是将旅游产业内部进行整合,将淮安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全面协调发展,从而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条不紊旅游产业一体化体系。第二就是将产业外部进行整合,要充分的利用淮安现有的旅游品牌效应,拓宽节庆、会展等等一些非旅游业务,共同开发,将整个淮安旅游市场的产业链拉长,从而提高产业的最大化收入。大力开发旅游与其他服务业相结合,形成科技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等。淮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等,因此可以围绕名人、名城、名菜、名湖等方面来开发旅游项目,合理的实现现有资源的共享。
3.2 科学制定品牌战略
淮安有“名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乡、生态家园”之称,因此对于这些旅游优势品牌,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去开发、有步骤的去推出,从而形成发展中的兴奋点、新亮点。同时,还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功能性和区位性的划分,比如将楚州古城旅游产品培育成具有鲜明运河文化和古城风貌意象的面向世界的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通过梳理历史文化街区和城中月湖、勺湖和萧湖三湖胜景的旧貌,构建城市旅游休闲游憩胜地,从而引起游客对古文化、古城的极力向往。
3.3 加强淮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淮安作为一个搏击后发的新兴旅游城市,应该建设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快捷、方便、安全的交通体系有效的结合起来,加强旅游城镇和景区旅游通道的快速化、景观化建设。加快旅游网络平台建设。重点的建设淮安旅游集散中心,以旅游信息网络为平台,以此形成一个以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呼叫中心为主的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旅游导引系统建设,完善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充实景区内的游览内容,增加参与性活动项目。同时还要加强高档、中档、低档等不同级别饭店与娱乐场所的合理分布与市场分工,尽量的照顾到各种旅游消费人群需要。
3.4 加强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淮安市内现在仅有两所高等院校,大中专院校较多,在这些院校当中开设旅游课程的确是很少,只有有限的几所,旅游人才整体的层次较低,沈阳租车网,目前淮安市内的持证导游过千,但是基本上全为初级导游,中高级导游严重缺乏,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三个途径来加强旅游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一应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来提高旅游人才自身的业务素质;第二就是相关部门如果能和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合作,积极的去培养一些中高级的旅游人才,将淮安精心的打造成一个高水平的人才聚集地,从而提高旅游从业自身素质与企业整体文化素质;第三旅行社可以制定一些政策去鼓励在职的导游去进修,从而形成一个各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导游服务体系。
3.5加强淮安旅游纪念品的开发
在旅游消费这个领域当中,旅游者购买旅游目的地的特产或纪念品所占的比重很大。根据我们查找的资料显示旅游业发达的一些地区旅游者购物消费的比重达到了40%以上,但是在我们淮安旅游市场这个领域当中,由于旅游购物消费或者说旅游商品开发这一块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体系,没有规范的旅游购物点、旅游商店,因而淮安目前的旅游购物比重还不到20%,这对于淮安的旅游发展来说是一块举足轻重的绊脚石。事实上,旅游商品在作为一种含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美食休闲、纪念工艺产品,这既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体验过程的一种延续、延长和延伸,也是对旅游地的有形宣传和无声长久的自我推荐。
4结语
任何一个地方的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都存在着客观的、不可避免的一些因素在里面,发展旅游业给淮安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和一些消极的影响,这也正证实了事物的两面性,淮安旅游业的发展有有它自身的优势在里面,但是同时也有它自身的劣势在里面,优势的一面清晰明了的存在于客观实际当中,比如说淮安有着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特色明显、开发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切的优势都促使淮安旅游资源发展将会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当然它的劣势的一面我们又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尽量弥补它的不足,最终使得淮安的旅游业能够蓬勃发展。
我们相信,发展淮安旅游业,只要我们科学合理的利用它的优势,并且取长补短,淮安未来的旅游业将会发展的越来越红火,人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有激情,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