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
2012-4-11 15:51:52
访问量:2836124
云峰山
近日,陪省检查组检查学校规范汉字书写工作,最后一站在莱州。莱州云峰山以魏碑石刻而蜚声中外。省检查组四位专家均对书法有一定的研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同登山欣赏摩崖石刻。
那天早晨下了一些小雨。初夏雨后的云峰山,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群山,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甜蜜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在一进门的陈列馆,摆放着历代大书法家的微型雕塑及其简介,象欧阳询、“双王”(王羲之、王献之)、郑道昭、张旭、颜真聊、柳公权等均在其中。以上这些是我比较熟悉的。似我等对书法无甚研究者,象禇遂良、怀素等书法家,几乎闻所未闻。在省检查组四位专家面前,俺真显得有点孤陋寡闻了。
爬到半山坡,就是著名的《郑文公碑》。当地管理部门已盖起一栋房子,以防风雨侵蚀石碑。据说平时一般是上锁不开门的,因为我们此行有书法研究者,才得以进入瞻仰。虽已历经整整1500年的风雨,石碑上保护得依然相当完好,大部分字清晰可见。讲解员为我们讲解了石碑的历史及其艺术价值,特别指出简体字的“与”,在此碑上找到了出处和依据。
“《郑文公碑》,即《魏兖州刺史郑羲碑》,北魏摩崖刻石,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郑道昭为了纪念其父所刻。书写者是郑羲的儿子郑道昭。当时郑道昭是兖州刺史,刚开始刻在天柱山巅,后来发现掖县(即莱州)南方云峰山的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第一次刻的就称为上碑,字比较小,因为石质较差,字多模糊;第二次刻的便称为下碑,字稍大,且也精晰。共有五十一行,每行二十九字,但并没有署名,直至阮元亲临摹拓,且考订为郑道昭的作品后才受至重视。”
此次游云峰山,是一次文化之旅,使我增长了不少书法知识。欢迎八方来客有时间到莱州云峰山一观魏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