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湖会所:与山水零距离
2012-4-11 15:46:43
访问量:2888930
项目名称: 红螺会所
设计 人: 马岩松
合作 人: 早野洋介,Florian Pucher
建造地点: 北京
项目类别: 公共建筑 竣工时间: 2006-5-1
设计说明:
北京经济和地域的发展和膨胀在过去几年中极大拉动了周边地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第一个空间地形的发展和市郊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形成。在北京北部的密云地区,距京城仅一小时车程的红螺湖别墅区成为了一个具有幽雅自然环境的居住区。选址分布在红螺湖边,映衬着四周环山的美景。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其中两条主要路线在中间主体处汇合,加上一个变幻莫测的水表面,形成一个向上生长的顶部结构,表现一种由液体向固体的转变,并与其空间构成和功能自然的联系起来。作品探讨的是在大都市中生活的人如何理解自然的问题,红螺会所是一个不停变幻的建筑空间,它不仅反应了其周边环境,还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交会点。山和水带给了生活在水泥丛林里的人们以希望和启发。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自然与城市的表象和潜在的规则逻辑都有很大的差别,模糊的文脉状态是自然极其明确的特征。城市中的“缺省秩序”在自然空间中必须被重新评估。文章以作者在中国的第一个建成作品红螺湖会所为例,解析了对自然空间规则的认识,主张远离现代主义城市明显的工业规则和属性,接近于自然中的弱规则,鼓励人的选择性。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在耶鲁上学时做过一个设计,是为一位纽约华尔街商人设计一所坐落在纽约州山区的周末度假别墅。也许当时对富有的美国人的生活还不是很了解,坐在他们纽约曼哈顿中心区的玻璃幕墙的公寓会客区里,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在纽约有这样好的房子,为什么还想要另一个?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隔天我们来到了基地所在的山区,起伏的树林和湖面,与曼哈顿的都市特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让人感到神秘而平静。所有人类文明的痕迹,现代主义时期最昌盛的“方盒子遗产”在这里没有踪影,这个对时间极不敏感的地区,唯一能让我们还意识到年代的是一台移动的2000年产梅赛德斯交通工具。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那么这里的文脉是什么?是断裂的而且必须是断裂的么? 有可能对这个空间文脉最好的解释将不得不依靠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物理边界,换句话说,所谓的文脉在这里突然变得模糊和混乱,这种不清晰的状态成为了自然极其明确的特征,住在纽约―这座极端城市化环境里的人有必要拥有这个周末别墅的理由将不简单是“窗外美丽的景色”,而极有可能是隐藏在这个表象下的自然界不同于大都市的特殊的规则,或者是“弱规则”。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红螺会所考虑的不是像现代主义时期的怎么把都市建筑和自然结合的问题,而是认为建筑自己应该放弃其潜在的缺省的空间规则,以新的逻辑去回应自然文脉,将建筑中的生活转变为在自然中的漫步。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我们在现场踏勘的时候,我问业主,难道我们不会走直线么?因为我们的足迹是自由的,不确定的,和无法重复的,而不像城市里的直线,直角,和在绘图员在他们的图板上用直尺规划的生活完全吻合。那些街道和秩序制造了物理的和意识的墙,幻想如果你能穿过所有的物理物体,也许人们的足迹所绘制的是一张完全不同的城市地图。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现实世界中的规则是秩序,使生活变得可以被管理和被分享,它们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使很多的规则变成了“缺省秩序”。赖特用水平屋顶下模糊的空间来回应城市和自然间这种规则的转变,密斯用钢和玻璃所实现的空间的流动和透明感来隐藏现代主义的反自然倾向,不同时期,对既有规则的挑战让人们寻求另一种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今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那些“缺省秩序”在自然文脉中存在的必要性。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五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在北京---这座每天都在膨胀的大都市的郊区得到了一个和纽约相似的机会----在山区的一个湖面上设计一个小的会所。这个距京城仅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叫红螺湖,边上有著名的红螺寺,是一个幽雅和自然的风景区。红螺湖的别墅区分布在红螺湖周围,湖面中有一条穿过水面的木桥,红螺会所被建在这座小桥的中间的一个487平方米的不规则平台上,整个建筑漂浮在湖面之上,映射着周围环山的景象,成为整个区域的中心。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木制桥梁把位于中间的会所建筑和两岸连接起来并将原来简单的线性穿过变成了多种不确定的通过方式。一个连续的表面模糊了屋顶和墙壁的概念,像波动的水面一样自由地在水平和竖直之间扭转,把几个不同的功能分割,同时也将它们连接。跟随这个表面的运动可以进入两个方向的四个分支空间:湖面下的下沉花园,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下沉的庭院将人引至低于水平面1300mm的高度,穿过这里,仿佛身体的一半在水面下,或者坐下,视线便和湖面保持水平。漂浮在湖面中的游泳池和周围的湖面也是水平的,他们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近似于X的空间关系是由人在功能之间的漫步路线决定的,其两条主要路线在中间主体处汇合,由一个变幻莫测的表面围绕,形成一个向上生长的三维有机结构,几乎成为一种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瞬间。在这个过程中,复杂的三维的结构又成为了链接所有空间的线索。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所有这些空间和功能之间的模糊和不确定性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一个整体的空间中,不同部分被赋予了不同的属性,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没有明显边界的,在这些功能性模糊的区域里,规则和秩序变得很松散,远离现代主义城市体现出的明显的工业属性,而更接近于自然中的规则,或者说是弱规则。
红螺会所建造在一个300平方米的不规则的漂浮在湖面的平台上,主体仿佛由流动的水凝固而成,不规则三维曲面组成了连成一体的屋顶和墙面。一座步行桥穿过建筑,建筑的另外两个分支形成了一个水平面下的平台和一个漂浮在湖水中的游泳池。
人们不是被强制地遵守空间所反映出的秩序,而是被鼓励有选择性地经验空间,发现新的秩序,这个过程中甚至还掺杂着空间使用者的创造力和灵感,甚至感情和情绪等心理因素。这是一个不停变换的建筑空间,复杂的形体不仅反应了其周边环境的变换,也成为了人与自然的交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