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山塘游记
2012-2-27 11:03:04
访问量:2861502
姑苏山塘游记
11语文教育 宋娟
骄阳似火,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云没有风,丝丝热气蒸得人口干舌燥,但是我们仍然怀着满腔热情和憧憬上了522路公交车,它将载着我们前往“姑苏第一名街”----山塘街。
1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告一段落,我们到了山塘。它东起阊山渡僧桥,西至苏州名胜虎丘的望山桥,长约七里,真正有“七里山塘到虎丘”的美誉。山塘是苏州有名的历史文化名街,刚进入山塘,我就有一种感觉:真正走入了历史的年轮,回到了几百年前的那个江南小镇,到处都是古老的牌楼,饱经沧桑的石拱桥,还有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大红灯笼,一条哺育了多少代人的山塘河流贯穿整条街巷,河中还有那古老的渔船,一切的一切,都似一场梦境,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
“ 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来到山塘又怎么可以不到山塘昆曲馆一游呢?怀着一种倾慕和忐忑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山塘昆曲馆。它坐落于山塘景区北端与著名的“玉涵堂”紧密相连,站在昆曲馆门前,抬头看着牌匾上“山塘昆曲馆”五个金灿灿的大字,再看看身边那个横板,在“品茗茶,听昆曲”六个大字中,一个仿佛从历史里走出来的花旦正在对我低吟。我深吸一口气,迟疑着是否要打开这扇吴文化之门。最终,渴望战胜了畏惧,我还是勇敢的踏入了这座艺术殿堂。
进入馆内,恍若真正进入了明清时期苏州昆曲家班。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茶馆,石头砌成的墙,左边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昆曲演员的剧照,右边的墙边种着一排排竹子,头顶的横梁上挂着一排排大红灯笼。手轻轻抚上那有着历史年岁的茶椅,感受着时空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服务员为我们沏上一杯好茶,茶香久久萦绕鼻端,让人神清气爽。再看戏台,‘霓裳同咏’四个金光大字悬挂在戏台的正前方,两侧还有一副对联:弘扬吴地文化满庭芬芳,传承百戏之祖桃李自春。戏台的左边门帘上写着两字“将出”,右边“入相”,此时戏台上正在上演《牡丹亭-惊梦》,我们轻轻地屏住呼吸,深深陶醉于戏台上优伶婉转悠扬的唱腔里。
再好看的戏终有散场的时候,出了昆曲馆,我们久久伫足于门前,似乎还不能从那片天籁中惊醒过来。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而昆曲就是我中华民族的“雅乐”。
夕阳西下,天空中只留下一抹残红,我们再也不能在此停留,该是离去的时候了,我再次深吸一口气,耳中仍然听得:“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的袅袅余音。
虽然山塘一游已接近尾声,但我真诚衷心的希望让“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六百年蓦然心惊涌上你我的心头,让璀璨的中国文明---昆曲,在山塘舞台的一方春色里,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