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龙池砚,是闻名遐迩的将乐一绝,其制作始于唐,盛于宋,将乐历史博物馆馆藏有国家二级文物唐代、宋代龙池砚。龙池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发墨细腻,墨色纯青,光亮耐用,不伤笔毫,写字作画成色明晰、不易褪色、宜于长期保存的质量特色。
将乐三绝:龙池砚
福建将乐古镛镇是龙池砚工艺传承地。将乐生产砚台工艺的历史十分悠久,被誉为文房瑰宝的龙池砚始于唐,盛于宋明,且久负盛名。在福建境内的宋明代古墓中常发现古砚随葬品,原福建省文物鉴定组组长黄汉杰称:“将乐砚在福建独一无二。”
龙池砚的原材料是埋藏在深山岩层中的天然泥质板岩,颜色纯青,质地松结适度,柔中带刚,不易风化。制作成砚后,光泽明亮,温滑,以物击之,铿锵清新悦耳,发墨细腻,墨色纯真光亮,作品清晰,虫不蛀,不伤毫。
龙池古砚因产自古代传说中现任指点的“龙池”毗邻,故名之。龙池砚的制作始于宋代,盛产于明朝,因宋代理学家杨时(号龟山先生)著书习字喜用家乡这一名砚,即名扬四海,享誉千古而为历代皇宫之贡品。据清乾隆年间重刻的《玉华洞志》记载:“龙池石者,则皆砚瓦峡所出。大者可为碑,小者随方圆而磨砻之”,以龙池石制砚,有400~500年以上的历史。尤以县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海棠砚”为最佳,它是用将乐县城北隅海棠洞石所制的,故名海棠砚。海棠砚质地细腻,湿润缜密,能发墨保色而不易磨损,多年来已成为将乐县的特产工艺美术品。
做工精致 将乐砚在福建独一无二
现在将乐县有专门制作龙池砚的民间作坊,经过几代民间艺术家的苦心钻研,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其制作的龙池砚多次获得省市级艺术博览会奖项。
龙池砚工艺最主要的特点是以雕饰龙的图案为主,其它为辅的一种工艺。龙是中国古人对多种动物和自然天象经过多元综合而产生的,具有喜水、好飞、通天、善变、灵异、征瑞、示威等神性的一种神物。经过七八千年的演进、整合和升华,龙事实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
将乐砚内的幸福生活
龙池砚工序较多。第一道工序选材,第二道工序设计布局,第三道工序切割外形,第四道工序初磨,第五道工序粗凿、挖孔、开槽,第六道工序再进行修边打磨,第七道工序细雕、打磨,第八道工序上线,第九道工序细部雕刻,最后一道工序水磨。如需打蜡者,再打蜡、抛光。成品之后,对于龙的眼睛和所相配的火球,进行点睛和抹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