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游记15:追求“眼中有人”的教育
2011-12-2 10:33:45
访问量:2912134
重要提醒:系统检测到您的帐号可能存在被盗风险,请尽快查看风险提示,并立即修改密码。 | 关闭
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 立即修改 | 关闭
让我们一起成长
一步一步地朝前走,编织属于自己的教育梦想! 眼追求中有人的教育!
——中学语文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程璐
从10月9日到10月22日,我们20人一行前往上海进行了为期14天的名校访学活动。在这些天里,我们听了8场讲座,访了5所名校,读了5份学校简介,看了9节语文课,参加5次教研活动。借着上海地铁的畅通无阻,我们体验着上海节奏;随着方略大巴的引领前行,我们触摸着前沿理念。海派教育教学的神秘面纱一点点地被揭开,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做事更重要”。我认为,上海人做正确的事的方式是:追求眼中有人的教育!
l 专家走出了象牙塔。
教育事件,主要发生在教室里,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这儿的专家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他们不再讲深奥枯燥的理论,而是直接关注课堂、教师、学生。一些震撼人心的话语和丰富且无可辩驳的实例,让人顿时有了一种了悟的感觉。
且听专家怎么说——
杨大平在《社会化学习》中说: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创建的,我们只是一个帮助者。我们是在引导学生,教他如何学习,而不是教学生知识。最有效的学习不是听别人讲,而是与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后与人分享,是最好的学习。课的好不好一定是基于学生问题的。创造并讲解故事,是一种驭繁于简的生动教学的能力。
马骉在《人生因课堂而精彩》中说:提问题是一个老师重要的能力,现今最在的问题是教师不知道学生所想。精彩的课堂是让学生充分表达需求的课堂,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讲课的出发点,因为课堂的精彩是由学生的精彩组成的,教师的精彩取决于学生的精彩。正确的学生观应是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最理想的教育是让有不同潜能、不同理想的学生得以释放和实现;最高的教育智慧在于对学生差异性的充分的发展和尊重;学生的优秀有无数种表现形式,理应获得教育者的尊重和激励。
肖家芸在《让幸福来敲门》中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追求幸福。课堂教学的真谛在于让每个学生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学生的幸福境界,发展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幸福课堂基于品质课堂。学生课堂幸福感的标志是课堂三声——掌声(深刻而精辟,有感悟)、笑声(生动与精彩,有兴趣)、辩声(启发与探究,有参与)。
周彬在《叩问课堂:课堂教学的前因后果》中说:是不是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懂?人是自己搞懂的,不是别人搞懂的。一本书就算不讲,好学生会更好,差生不会那么差,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太强势。把谁搞懂,就得用谁的逻辑讲课。现在的孩子不预习,作业挤掉了预习时间。作业永远是弥补,预习总是朝前冲!要搞定学科,得先搞定学生,搞定学生靠的是知识面,当教师的乐趣不在于搞定学科。学生的调皮是因为没有合法的调皮机会,就只得非法调皮了。教师无私奉献,学生就会养成无偿占有的恶习,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并帮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开心点。每节课有效,并不等于每天、每学期有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即教什么可以分享,怎么教是无法分享的。业余教练太容易看出学生的问题,看到了解决不了,就应宽容,不妨我学你跟着学,而不是我教你学。
……
专家们亦庄亦谐的话语,道出了素朴的教育教学的真谛。真理总是简单的,但简单的背后的韵味却又是丰富的!想来让人豁然开朗,做来使人受益无穷!
l 学校更有文化味
我们先后访学了建平西校、市西初级中学、张江实验中学、市东中学、进才实验中学五所名校,它们大多位于浦东新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学校建制是“五四制”的,即五年小学,四年初中),给人的感觉是这儿都在积极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环境,显示出别样的文化味道。
穿行于校园,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风景:这儿的校园都不很大,但精致的优雅,有很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有的校园内都没有商亭,校园内十分洁净;六、七年级的学生,都带着红领巾,活泼灿烂,随时都喊老师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室布局很有文化品味和班级特色。
每所学校都紧盯德育与学科课程的建设,做到德育课程化、课程德育化,且形成了序列与特色,从而让整个校园,由外到内都透露出很浓的文化气息,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每所学校有各具风彩——
? 建平西校:追求积极的变化
德育课程非常成熟,每个月份都有一些固定的节目,避免了随意性。如9月30日的校园艺术节与通宵迎国庆晚会、圣诞快乐系列活动、趣味运动会、五月歌会、10多年收看东方时空、军政训练、毕业班政训、节粮评比等。特色1:我为校区添光彩活动:每月给在区级以上获得荣誉的学生在司令台前颁奖,并在校旗上签名,奏校歌,给学生带来人生的高峰体验。特色2:学校每学期有特长(做菜等)认定和艺术节,让学生自我肯定,发展多些渠道。特色3:节粮评比,剩下的饭菜过磅,给班级发流动红旗,给学生发奖金(订餐,没小卖部)。
学科课程特色:有一个周周练的制度,每周五不上课,专门考试。每门考45分钟,考本周所学内容。现改为预备班、七年级双周练,八九年级周周练,以消除学生累积性的知识,进行小毛病诊断,为教学提供依据。统一命题,统一时间,所有的单元检测都没有,结果网上公布,校方不说,教师自我修正。
? 市西初级中学:实践体验,自主发展
引进企业管理的PDCA(Plan策划 Do实施 Check检查 Action处置)模式来寻求管理的规范性。“我的午餐我作主”的策划,就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点,它将学生的吃饭纳入管理,纳入课程中来,对学生成长进行引领。
? 张江实验中学:传承大学文化,弘扬张江精神,实现科学发展
教师幸福成长:为了提升品位,政府买单,委托华师大管理,五年来运用大学的优质资源,为中学建设给力。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带来了专家讲座,带来了研究生提升与一对一辅导……,不仅如此,还调来了华师二附中的肖家芸老师坐镇!这在儿当教师,只要你愿意,都会有个性化的成长菜单与帮扶服务。且不说身边有肖老师这样的名师,单是张江教育讲坛一项,就能让人开阔视野,积淀学养,幸福成长。
? 市东中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三个改革: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们进行着的“以学定教”与“学制贯通”、“敏感学科走班”的教学改革。在对18所名校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后,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改革思路,教室是围坐式的。
两个值得推介的发现:1、有七种学习方式,两周后的知识保持率是不一样的。依次为,被动四种——听讲5%、自己阅读10%、运用视听媒体20%、师示范生模仿35%,主动三种——小组合作学习55%、做中学75%、学了以后教别人90%。从而强调将学生学习的方式挂上教师的心头。2、共和国的三个好经验有三个共性,即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中要基于问题互动开展教学——互动式教学,课堂充满竞争的气息。
一个特色:下午第一节课后,学生在教室里做室内操(形体操与眼保操)
? 进才中学:崇尚理性,独立思考;以学生发展为本,重综合素质提高:有一个展示的大厅,展示学生的音乐绘画特长。
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做法。他们都关注着教室,关注着教师,关注着学生,从德育与学科两方面着力,寻求着积极的变化。
l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走进名校课堂,让我切实地感受到了海派教学风格。这儿,是典型的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室,少则20几人,最多不过44人。教室教学条件很好,都有投影设备与笔记本。室内文化环境建设很有个性,每班每校各不相同。我一共听了9节课,每节课40分钟,每节课学校都有专人照相,体现了管理的规范性。课堂是有声有色的,教师利用学科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引领方式是——
? 注重学生自学。每名学生都有预习本,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注重学生黑板演示。教师的作用在于点拨与引领。如《病梅馆记》的翻译做法,让学生自译,相互质疑,教师只对问题处引导解疑。《风筝》中的每课一练,让学生出题学生回答。
? 注重学生学习的习惯养成。如课前自觉背诗,成为几所名校课堂的共同选择,每名学生都有课堂笔记本。
? 简约高效。所听的9节课,线条清晰,环节紧扣,活动丰富,课堂容量大,张弛有度。无论是文本的整体感知,还是文本研读,都紧扣文本,分层由浅入深的展开,做得很实在。如《天上的街市》的三次诵读感知与变化手法的研读。
? 注重多媒体的调用,资源丰富。每个教室都有投影,每名教师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师们都能充分地借用媒体,让课更有味道,让学生更有兴趣,让学生的感受更立体。如《枣核》之中的“我的中国心”音乐,余光中《乡愁》的配乐诵读等;《我不是懦夫》中央视对作者王嘉鹏的采访视频;《天上的街市》中教师诗作的呈现;《风筝》中对周建人采访的叙说;《滹沱河和我》中对品读问题的呈现;《云雀》中云雀图片的展示;《病梅馆记》中的梅的图片与剪冬青画面呈现。这些媒体调用,或轻松引入,或巧妙勾联,或启思深化。
? 德育课程化,随文进行拓展。在语文课堂上,随时可以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积极教育,如《枣核》中的利用“我的中国心”音乐与《乡愁》诗进行思乡爱国情感教育,《天上的街市》,借写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病梅馆记》中的审美教育等。
? 点阵式与围坐式。几所名校,都是小班教学,每班30人左右。四所学校采用的都是点阵式的坐法,市西初中采用的是围坐式。
? 关注学生的参与与竞争。一半的课上,教师都让学生上前演板,写预习答案,写板书,让小组进行比读比说比写。
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关注的焦点,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它们举重若轻,勾联自然,引领有法,层次分明,训练得法,拓展有度,形式灵活,开掘充分,耐人寻味!
l 丰富了自己的积累。
马骉说:“培训是最好的福利”!感谢学校,感谢教育局给我提供了这次为期一年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记得临行前,李校长给我提了三个要求:开阔视野,学习积累,广交朋友。前面的听报告,访名校,进课堂算是开阔视野吧!当然还包括一天的文化考察,还包括休息时间的上海闲逛,还包括复旦之行,让我感受了国际都市的时尚,见识了社会前沿的亮丽,丰富了我人生的阅历。
有专家说过,最好的学习是“学了以后,写下来,说出来,教出来” 。方略培训为期一年,由“远程培训”、“名校访学”、“专家指导”三个部分构成。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开阔视眼的去看的同时,我没忘了动笔去写。用写的方式来积累,是我的一种习惯。
之前的开班与远程培训中我写了:《专业素质,是那怦然心动的感觉》、《文本解读,原来如此》、《问世间情为何物》、《一路风景一路歌》、《做一个真正的人》、《走向深处》、《在变与不变中智慧穿行》共7篇文章。
这次名校访学,我又续写了8篇:《要抬头看路》、《点击建平》、《从两堂课说起》、《幸福张江》、《老校新花》、《每日温馨小语》、《简约设计,丰富表达》、《追求眼中有人的教育》。这样形成了我东游记系列15篇。
对这样的一些活动的写作积累,无疑会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教育教学的阅历,写下来然后去实践,定会让我更有教育教学的底气!
l 广交了良师益友
这次去上海,我交往了三类朋友,见识了不同的教育思想,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一是区内骨干教师。我们一行20人,大家来自区内各校,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有思想,有魄力,更有实力。10几天的相处,有了更多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彼此的了解更深入。我们一起逛外滩,游南京路,参加阿拉伯馆,访名校,和谐友好,其乐融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了增强团队精神,我突发奇想,居然写成了《每日温馨小语》。我知道,20个人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团队。用温馨小语,去构建团队文化,进一步打造团队精神,是不是很有意思呢?每天早晨写一段温馨小语,发给所有的人,这样将短信的提醒功能,演变为对一天的诗意回眸与永久的记忆,从而让平淡的学习变得更有趣味!
二是国内同修学员。有山东的秦忠校长、四川雅安的杨有志、吴海英朋友,了解到了两个地区的教育特色,尤其山东,那儿不补课,真正在为学生减负。
三是博友。20日,受博友梅洪建之邀,我们一行6人,去了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在苔圣园酒店,我们与全国名班主任梅洪建、万玮聚会,我们一见如故,畅谈教育,十分惬意!我们聆听了梅老师的“培育——发展”理念,被他的睿智与果敢深深的哲服,他从苏州来到上海,践行着自己的教育梦想,享受着自己的教育快乐,这份教育痴情让人深深感动。我们也分享了万玮老师的教育智慧,他很善于用故事来说理,幽默深刻中不乏风趣,尤其是他那微笑中的对别人的毫不吝啬的肯定,给我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人说,三流教师教分数,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平和双语学校的教师是高明的,因为他们在教着思想,他们“平而不庸,和而不同”,他们尽情地挥洒着自己的教育豪情,充分享受着自己的教育智慧。这儿的教师是幸福的,这从刚来不到两个月的梅老师的言谈之间很容易读到。
让人感动的是,万玮赠送了亲笔签名的新著《班主任兵法3》,事后还专门为我写了一篇推介的文章《专注于事情本身》。梅洪建曾向北京继教中心推荐,让我到十堰市作班主任培训报告,还将我列入“班主任尖峰论坛”专家行列。作为副校长的万玮还组织全校老师向我学习。这些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教育鼓励,更让我不敢有些许的懈怠,催促着我不断地奋进,以不负众望!
十几天的访学是短暂的,但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震撼的!如果说上海教育真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话,那么我强烈地感受到是他们的那“眼中有人”的教育。当我们在应试的路上越走越窄时,当我们在自身发展的路上遭遇瓶颈之时,我们将眼光投向学生、投向老师、投向课堂,将会营造出多么美好的教育场景呀!原来教育前景是如此灿烂,原来教育是大有可为的!
学习之余,我感到了教育责任的重大,也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浅薄。还是于漪老师说得好:我将“一辈子学做教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