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邂逅高棉——柬埔寨游记
2011-12-2 10:30:58
访问量:2911663
搏金理财(中国人寿直属销售部)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原创】湄公河畔邂逅高棉——柬埔寨游记
2011-11-20 22:07:40| 分类: 我们的原创| 标签:|字号大中小 订阅 也许是因为看了《鬼吹灯》的《雾隐占婆》,也许是对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向往,我决定了踏上颇有艰辛,颇有冒险的柬埔寨之旅。
之前,同事问我:“Lee,为神马去柬埔寨这么穷的国家,不像你的风格…… ”
我说:“因为向往 ”
向往着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国度
向往着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度
向往着我心仪已久的吴哥遗址……
总之,……高棉我来了!
上图为金边的大皇宫,目前的国王是西哈莫尼,58岁,据导游他至今单身是个同性恋
上任国王是西哈努克,现逃亡在中国,住在北京
皇宫里的雕像
皇宫里的佛堂
七头蛇神——那迦和皇宫里威武的狮子
后面还有很多那迦的形象,柬埔寨的皇室信仰印度的婆罗门教,因此有很多的建筑都是3、5、7头的那迦蛇。我想当时发现吴哥遗迹的法国探险家一定很不能接受在基督教里被视为魔鬼撒旦的蛇居然是婆罗门教的吉祥物和神
那迦的简介:
Naga蛇神那加
印度教的主神就是“天”——梵天。 他的形象有时是一个英俊的成年人,有时又是个白胡子老人。他身有四头,坐骑一只白天鹅。梵天被认为是世间万物的创造者,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据说他的妻子萨拉斯瓦蒂是司掌教育与文化的女神,就是从他的大拇指上生出来的。梵天有儿子十多个,都不是他妻子所生,而是他自己生出来的。随后他儿子的儿子们一代接一代生出了世界万千生灵。梵天创造世界后,大地动摇不已,他命蛇神——那加,在地下支撑大地,世界才算平稳。
印度神话中居住在地下的蛇神——那加,一般被描绘为上半身人形。作为蛇神的那迦,传说除了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传说中它们居住在地下,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加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Naga语出梵文,音译为“那伽”。据记载,那伽长身无足,能在大海及其它水域中称王为尊。
印度人喜爱蛇,喜爱耍蛇,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对蛇神那加的膜拜。在印度,有很多蛇神庙,很多宫殿的入口都有蛇神那加的雕像作为宫殿的守护者。因为他是看守大地的巨神,所以看守宫殿自然不在话下啦! ^_^
同样,东南亚很多国家也都流传着蛇神那加的传说。柬埔寨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在著名的“洞里萨湖” 湖底住著一位七头蛇神——那伽,有一天,蛇神的女儿要嫁给印度王子,于是他便大嘴一长,把所有的湖水给吸干,转瞬间,变出了一大块肥沃的土地,成为女儿的嫁妆,从此人民可以在此耕作。据说,因为有那加蛇神驻守的缘故,洞里萨湖在旱季、雨季,才会有如此明显的不同的美丽景色。
印度神话中,那迦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神,其原型当为生活于南亚次大陆的一种蟒蛇。一般被描绘为上半身人形,能在大海及其他水域中称王为尊。
作为蛇神的那迦,在传说中除了拥有剧毒和再生的能力外,更被人们作为掌管生死的神灵来崇拜。传说中它们居住在地下,拥有可以照亮黑暗的地底世界的世间罕有的宝石。在很多神殿的入口处都有那加的塑像,人们希望以此藉由它的力量得到守护。
那迦是柬埔寨国家起源的神圣象徵和守护神。在柬埔寨传说中,那迦与水,特别是雨水的关系密切,而且被视为连接人类世界和天上世界的桥梁。只有龙头没有龙尾的柬埔寨那迦,象征着只有生,没有死的天堂。
在真腊时代,那迦作为神蛇那迦的象征受到崇拜,真腊人就自称是那迦的后裔,在佛教传入后,因为有那迦为修行中的佛祖遮荫蔽日的传说,因此又成为守护神。
现代柬埔寨人则将那迦的龙头加以充分利用,认为在住宅周围塑那迦,可以保证一周七天,每天都有一个龙头保佑一家平安。因此在柬埔寨,随处可见,寺庙的栏杆常做成那迦的形象。有五、七或九个头。
房梁上的鹰神栩栩如生
鹰神伽鲁达的简介:
伽鲁达:人身、鹰头鹰爪鹰翅,比湿努神的坐骑。传说伽鲁达与那迦是天敌,伽鲁达的母亲一直被那迦蛇族所统治,伽鲁达要求自己和母亲的自由,蛇族的条件是要用长生不老药交换,于是伽鲁达上天庭,打败了群神和蛇族,夺得了长生不老药,最后被比湿努神拦下,并被收为坐骑。有此渊源,伽鲁达和那迦总是以互相打斗的形象搭配在一起出现,伽鲁达常是站在那迦背上,有时手里还抓着那迦的尾巴。
王宫中宫女的服饰颜色各异
不同的颜色代表一周里的不同日期
每天穿不停颜色的衣服
周日为红色
周一为橙色
……
壁画,14世纪创作,释迦摩尼的诞生和一生的故事
下面代表地狱,中间是人间,上面是天堂
地狱部分已经在内乱中毁坏。这个国家基本很对文物都没有什么保护,他们也没有经费保护,很可惜
壁画很精美!
国王的博物馆
里面必须脱鞋进入
地板是纯银的,不许拍照
灵骨塔,在皇宫的后花园里
这些灵骨塔是已故国王的坟墓
柬埔寨是实行火葬的,很多有钱人也在当地的寺院里盖灵骨塔
柬埔寨很多的建筑包括吴哥窟也是尖尖的塔状,象征着佛教里的须弥山——天堂
紫色的莲花
一到午后,它们就合上花瓣入睡了,次日早上再开放
也是佛教的象征
无忧无虑花——只有柬埔寨皇宫里有,果实有毒,花朵可以泡茶
365天都开放
独立纪念碑——设计的理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简介:
独立纪念碑(Independent Monument)高高地矗立在诺罗敦大道与西哈努克大道交会的十字路口上。为庆祝1953年11月9日柬脱离法国殖民政权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牺牲的英勇烈士而建。由柬埔寨著名建筑设计师梵·莫尼旺(Van Moly Vam)设计,1958年3月动工修建,1962年11月9日落成。纪念碑高37公尺,底座宽36公尺,四根巨柱上置七层莲花蓓蕾形宝塔。每一层四周有七头蛇神“那伽”雕饰。那伽被视为柬埔寨国家的起源的神圣象征和王国兴盛的保持者,也是柬埔寨古代艺术广泛运用的题材。每年独立节时,柬国王或国王代表都在此举行隆重的仪式;来访的外国元首也多到这里献花圈。
每年11月9日独立纪念日当天,纪念碑下经常摆满鲜花。平日则为市民的休憩处,尤其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更有大批人潮聚集,相当热闹。
PS:泰国的他信现在在柬埔寨是国家顾问
金边城市掠影
柬埔寨是中国常年援zhu的国家,到处可以见到中国的商品,和中文
金边有很多法式的小洋楼,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这张照片是从酒店的窗口照的
城市里很多红色的屋顶,不由得让我想起了——红se高棉
暹粒——大吴哥/巴戎寺(Bayon):
暹粒中的“暹”代表了战胜,而“粒”就是泰国,暹粒就是战胜泰国的意思。
吴哥王朝从802年到1432年,也就是中国从唐末,经宋,至元朝的时间。其中802年-1201年400年间的25位国王都进行过吴哥城的建设。9-15世纪,吴哥一直是高棉王朝的首都。吴哥在阇因跋摩七世期间达到鼎盛,但建设工程耗尽国力,吴哥王朝逐渐衰落。1431年吴哥被暹罗(泰国)攻占,遭到掠夺和严重破坏,时任国王放弃吴哥,移都金边。整座吴哥城湮没于丛林深处,直到1861年被一个寻找珍稀蝴蝶的法国探险家穆奥重新发现,吴哥一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甚至不为当地土著所知
Bayon,在柬语中是四面像的意思。巴戎寺,也即一个有四面像的寺庙。
巴戎寺是真腊王朝建筑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它的政治意义,还是建筑特色都是吴哥建筑中屈指可数的。它是吴哥古城中最大的佛教建筑,也是真腊王朝最后的一座恢弘建筑。然而,这些都不是它声名遐迩的要因。其最重要、最深远、最具影响力的不是其建筑本身,而是它巨塔的四面所雕刻的人面头像——即著名的“高棉的微笑”。
建造年代:12世纪末。
初建者:苏利亚跋摩一世(Suryavarman);重建者:者耶跋摩七世(Jayaviravarman Ⅶ)。
宗教:佛教寺庙。
建筑特点:巴戎寺共有三阶。一、二阶为方形,外侧回廊壁上有大型浮雕壁刻;第三阶为群塔,竖有49座巨大的石塔。其塔特点为:每塔的四面都雕有人面像,据传该人面像是巴戎寺的建造者者耶跋摩七世的面容。
据考证,巴戎寺内共有49座石塔,每座石塔的四面都雕有人面像,因此,全寺共计有49*4=196座人面雕像,加上五座城门上各四座人面雕像,总计有216座人面雕像。这些人面雕像都是以者耶跋摩七世的面貌来雕刻的。它们分别展现了者耶跋摩七世王从少年到老年不同时期的各种容貌,它们或喜或忧,或淡定或悲悯,反映了者耶跋摩七世一生从信奉印度教改换为大乘佛教的心路历程。
四面佛也就是婆罗门教的大梵天,在这里,国王没有戴王冠,而戴着莲花的观,代表佛教,也就是新教。吴哥文明是个传奇,是宗教改革的过度,由传统的婆罗门教改为佛教。这也是任何一个宗教改革的必然,即从多神信仰到一神信仰。国王用自己的面容来代表着神,将神权和王权进行形象化得同意,融合了传统与新型的宗教,并加入了人性化的表情。让我体会到了他的包容。
斗象台:
在斗象台外墙,众多的伽鲁达和迦家辛玛交替出现,支撑着斗象台
斗象台,台基上满满雕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大象,看这边大象高举象鼻仰天大吼,瞧那厢大象高抬象脚翩翩起舞,这面墙成队的大象从从容容、缓缓而来,那面墙成群的大象熙熙攘攘、蜂拥而至,看着这些美轮美奂地象群雕像可以想象当年检阅军队时上百头大象列队行进是何等的壮观。
空中宫殿:
这个庙宇之所以叫做空中宫殿,就是因为它很高,据说国王每天晚上和化身为仙女的蛇神约会,这样会给国家带来风调雨顺和平安。因此这个空中宫殿是个和神幽会的地方
空中宫殿也是宫殿遗址皇宫遗址,此皇宫建于11世纪,如今已经完全找不到一点痕迹,只有在地图上标示着它曾经存在过。关于皇宫建筑的宏伟壮观在咱们元代使臣周观达的《真腊风土记》(虽然描写吴哥的书籍有很多,但是《真腊风土记》是目前唯一一部存世的真实记载着盛世高棉时代生活状况的著作)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宫殿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高台分三层,成金字塔形,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在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由于台高,皇宫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空中宫殿”。可是被周观达称为“金塔”的空中宫殿现在就只剩下了残破的三层宝塔的结构底座
相关档案:
空中宫殿(Phimeanakas),原名金角山,是柬埔寨吴哥古迹之一,位于吴哥城中巴云寺西北,巴普昂寺东北。空中宫殿最初是真腊国王罗因陀罗跋摩二世(Rājendravarman II )在位时( 941年-968年)在兴建王宫的同时,建造的湿婆庙,后为苏利耶跋摩一世改建成为须弥山式印度教寺庙。空中宫殿的风格多方面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须弥山造型来自印度神话。空中宫殿虽然不如吴哥窟保存完整和出名,但在仍然是高棉建筑艺术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吴哥寺的前身,它包含著吴哥窟建筑艺术中几项原素,须弥山,中心宝塔,画廊,庙门阁。
空中宫殿顶层须弥台中央,原有金宝塔一座,现不存。1295年随元朝使团出访真腊国的周达观叙述,空中宫殿的金塔是国王的寝宫,国王每夜必到金塔中睡眠。民间传说,金塔内住著高棉人奉为神灵的九头蛇精,夜化女身,与国王同寝交媾,虽王后也不敢入内。二鼓方才出来与王后同寝。如蛇精一日不见,则国王死期将近,如国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灾祸降临。
关於国王与蛇女共宿的传说也可追溯到印度神话。古印度普拉纳斯族的传说中,相传印度拔罗婆王朝的缔造者婆罗门斯坎达西司雅(Skandasisya)是蛇女之子。虽是传说但与中国古代“真龙天子”之说,异曲同工。
世界文化遗产——小吴哥Angkor Wat
吴哥寺位于"暹粒"以北约6公里处,长1.5公里,宽1.3公里,因占地面积比吴哥通王城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这是吴哥时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它创立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Ⅳ)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与中国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千佛坛一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四大奇迹。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 Wat”即“寺庙都城”。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小吴哥是祭拜毗湿奴的寺庙,这个门口的雕像也与著名的搅拌乳海的故事有关:
印度教的创世神话。修罗和阿修罗都想获得长生不老药,长期争斗没有结果,遂达成协议,联手合作,请比湿努做指挥,以蛇王那迦做绳索,以须弥山做搅拌棒,阿修罗在左,修罗在右,魔王Ravana抓住蛇头,猴王哈努曼抓住蛇尾,齐心搅拌大海。搅拌持续了千年,直到海水变成了奶。比湿努担心搅拌会使须弥山沉没,遂化身神龟顶住须弥山。搅拌让大量的海中生物死亡,也产生出大量宝物,如月神、神象(因陀罗的座骑)、女神Apasara、长了五个头的战马(斗象台有保存完好的雕塑)、以及拉克希米(后来成为比湿努妻子)。长生不老药也终于出现,引来新一番争斗,卡拉偷吃了神药,被比湿努把头砍下,把药取出给了修罗,天神从此得以永生。一种说法是卡拉药刚吞到脖子就被杀死,因此只剩下了一个头。(吴哥寺第二回廊东侧有搅拌乳海的巨型浮雕,在许多寺庙的门口,都有修罗和阿修罗分列两侧,抱着蛇神的身体,搅拌乳海的雕塑)
精美的雕刻
罗摩衍那
壁画——《罗摩衍那》
上图中间的9个头很多手臂的是邪神——罗波那,他的坐骑是“麒麟”
《罗摩衍那》的大意:
一个国王打算让其长子罗摩继位,但是他曾许诺一个有恩于他的妃子答应她的2个愿望,妃子要求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并放逐罗摩14年。罗摩和他的妻子悉多以及他的一个兄弟一起隐居山林,尽管新继任的国王要求他回去执政,罗摩还是表示要履行父亲的诺言。新国王同意代政14年。魔王Ravana的妹妹看上了罗摩,但罗摩不受引诱,还割下了魔妹妹的鼻子,魔王遂绑架了悉多。寻找悉多的路上,罗摩遇到了猴王,猴王被其兄长夺取了王位和妻子,同病相怜的罗摩帮猴王夺回王位。猴王派神猴将军哈努曼协助罗摩寻找悉多。哈努曼在一个岛上发现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要求魔王释放她,魔王大怒,点燃了哈努曼的尾巴,拖着燃烧的尾巴的哈努曼在岛上引起大火。在哈努曼和伽鲁达的协助下,罗摩讨伐魔王,最终杀死了魔王拯救了悉多。为了证明自己的贞操,悉多投身大火,火神证明了她的清白。此时14年已过,罗摩返回他的王国接收了王位。(吴哥第一回廊西面北侧有哈努曼协助罗摩对抗魔王的浮雕,第二回廊南面东侧有罗摩王子帮助猴王作战的浮雕,第一回廊西北拐角处有悉多投身火神的浮雕和罗摩取胜后庆功的浮雕;女王宫有罗摩协助猴王大军对抗猴王兄长的浮雕,以及魔王引诱悉多的浮雕)。
国王的游泳池:
国王在祭拜神之前在这里要洗澡,有4个排水口
傍边是仙女的浮雕,这些仙女为神马会不穿上衣呢?因为在那个时代,女性就是不穿上衣的 。大家注意上图,某个部位被游客们摸得都发光了 ,要是再不保护,仙女就变帅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