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胃口是个难侍奉的主,曾经看过无数的游记,说什么地道的美食就在路边最不显眼的小吃(好像我也说过),说出这种话的只有两种人:无知无畏的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吃饱了撑着的人——山珍海味吃腻了换换胃口。不好意思,差点把你们遗忘了,比如路边的小商小贩,比如某些美食节目,属于从中得到好处的人。
虽说胃口这东西因人而异,但饮食文化真理还是掌控在少数人手里。怎么解释呢,巴西国会大厦前有两个半球(好像风牛马不相及),简单点说就是一个足球横着劈一刀成两半,一边放一半个,有个半球口向上,有个半球口向下,向上的代表民主,即收集民意,向下的代表集中,即民意要收集,但是还是我说的算。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圆了——民主集中制(好点太极八卦的味道)。好了,饮食文化真理也是民主集中制,很多美食的源头都来之民间,但是做得好吃的肯定是大厨,大厨会在路边卖小吃的我还是没有这份福气看到。要是在古代,大厨通常进了皇宫,要是在现代,起码会开个酒楼之类(个别疯子大厨除外)。就说那个狗不理吧,小小的一包子,居然在天津盖起大楼,就差注册一个商标,转型搞房地产了。还不服气啊,饮食文化说高雅点那就是艺术,你说是路边摆地摊的造诣高呢还是那些大师高呢(滥竽充数的不算),在路边混得好的早就不在路边混了!说到民主集中制,自然不能我说的算,要来个全民投票?
为了达到地道美食的目标,我们出发前就想好了一套方案,简单点说就是向各地政府机关讨饭,要说浩瀚中华,找政府机关要饭的人多了去了,怎么能轮到你?加上各地政府一个个攻克也是相当有难度的。
同志们别急,我们自有办法,因为我们齐天下个个都是大忽悠(放心,不是忽悠你)。毛主席教育我们,做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广东不是发达地区吗?广州不是广东的省会吗?少数民族地区不都是欠发达地区吗?广州政府机关不是都与各地的有联谊吗?难兄难弟难道不会给面子这位大哥吗?
好办了,全队大忽悠倾巢出动忽悠广州政府某机关(具体部门不告诉你)。话虽如此,但你说忽悠就忽悠,你当政府那帮老油条都是二啊?这个你可以大大地放心,因为我们除了大忽悠,还有大大地忽悠——王卫同志。就凭一辆单车还有三寸不烂之舌,能够把奥运火炬手、亚运火炬手收于囊下,这位同志的忽悠能力不是吹的,区区一张饭票岂在话下。有一次我们打的,王卫同志一上车就跟司机扯上关系,完了滔滔不绝之攻势用口水把对方淹没了,结果是打折,多少折呢,折到免费。
当然,王卫同志也不是全能的主,各位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骑行亚洲宣传亚运是怎么胎死腹中的。但是王卫同志不怕困难,对忽悠的追求套用一句广告词可谓是永不止步,向着更高境界迈进,终于把这事给办妥了,总结这个人,什么都不多,就是提要求多,办妥了一个还嫌不够,还要人家把这饭票工程全都承包下来,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后面各地的情况也就按照这种工业生产标准批量生产了。估计我可以单独把这块抽出来,专写当地美食的。
好了,那我们就尽管吃饭喝酒吧。这一趟下来,我发自内心地也想说,路边的小吃才是最地道的当地美食。
又回到民族文化问题
为了解决生计,把全部的宝压在政府机关唯恐出意外,为此我们盯准了一个新兴的保险公司——各地车友会。一想到如何联系好就头疼,别担心,政府包工头早就帮我们安排好了,此乃一石二鸟之计。你看我们直接出面人家还不一定给面子,要是当地政府出面的话,想不给面子都不行,省事省心,什么叫效率,这就叫效率!
效率是明显的,结果是富有成效的。不但有吃有喝,而且还有漂亮MM侍候。政府办事,我放心。瑶族的MM最够意思,通常都是游客问当地人资讯,可她偏偏就不是个通常人,关于瑶族的文化问题,那是三问十不知,动不动就往她奶奶那一辈推卸责任,说只有祖辈的人才知道这些东东,这还不够,还反问你,明摆着把我当民族学者看待,太抬举了。你要是问她吃喝玩乐吧,她倒是个专家学者。
又回到民族文化问题,文化这个词很泛,泛到无所不包,却又很很专,专到从亚当夏娃造人至今N年才萃取出那么点结晶来。就好比生活,以天为单位来看,每一天都是很平淡的,但是回过头一总结,基本上以几十年为单位那种,就会发现,原来曾经雄起过那么一回。平民的文化基本上就属于前者,而后者那是专家研究的问题,翻看大量的史书、再加上考古论证,拍拍脑袋说这个民族的文化这样那样,好比一个人死了很久,挖出来鞭尸的感觉。
于是,从下层建筑——生活切入观察民族文化,会觉得没啥大不了的,不就一年到头吃个烟熏猪肉吗?但如果从上层建筑——学术切入观察民族文化,非要带着一副发掘木乃伊的科研态度,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唉,研究来研究去,你比他们还要更少数民族。
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人总喜欢买些土特产,逛来逛去发现原来那些东西全部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千篇一律的,按理说工业化就工业化,难道少数民族地区就不应该有工业化啊?太欺负人了!但是偏偏翻开商标发现居然madeinGuangzhou,明显地……买回去不但人家不领情,还被人骂我侮辱他的智商!到底谁侮辱谁的智商啊?
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家人骂你不孝,朋友骂你不够铁,买纪念品这事情折磨人啊。为了避免造假,我就专买那些亲眼看他们手工制造的东西,比如织绣。那就卖了吧,贵点无所谓。送给朋友,朋友大赞,送给同事,同事大赞,送给爹娘,爹娘大笑,这织布的水平跟我小时候差不多。
姜还是老的辣。
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织绣手法,游客会觉得非常新奇,常常会惊叹,好学的还会问这是为什么,我来告诉你,在万恶的旧社会,整个中国基本上都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已经算是小康水平了,有些还是农奴,衣食住行都要靠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刚开始就是织布,总之能够穿暖就相当不错了,艺术这东西还真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想出来的,也是进步的标志吧,到了这一步就想着绣点东西上去,基本就这样。不信你问问旧社会出生的那一拨人,他们都用过,没啥特别的。少数民族的各位织布大娘不要打我,我只是实话实说。
文化这东西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任何看似错综复杂的文化问题,放到上面去都好解释,还是拿织布来说,通常就是用纱,可韩庚他家住在黑龙江畔就用鱼皮,你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