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改装现状观察
2011-12-7 9:53:33
访问量:2909484
甘肃校车事故已造成包括教师和司机在内的21人死亡,44名幼儿受伤。经初步调查,该校车属私自改装车辆,车辆限定9座现改装为无座,核载9人,实载64人。对汽车进行重大改装,必须考虑到与之相配的动力、制动、平衡等问题,对改装人员的设计水平要求非常高。若车主进行涉及汽车油路、线路的改造,就要谨慎小心了,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将为行车安全带来巨大隐患。11月18日,哈尔滨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市范围内对汽车改装企业开展了为期100天的摸底检查,检查汽车维修企业288家,发现从事改装经营的近百家,具有正规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仅5家。私改汽车现象非常普遍,行车安全事故带给我们是血的教训,汽车改装再念"紧箍咒",改装安全现状到底如何?
目前,中国汽车改装市场的总体关注度不断提升,这种关注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市场需求;第二是投资者不断涌入;第三是各个媒体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和;第四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发展较晚,中国汽车改装市场主要存在着六大问题,第一是品牌许可问题,第二是产品标准问题,第三是技术服务标准问题,第四是售后服务问题,第五是经营资质问题,第六是安全认证问题,这六大问题是目前中国汽车改装市场所面临的并且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一市场不会走入常态化发展。
汽车品牌科技研究中心的秦国称,未来几年,中国汽车改装市场应该是波浪式的递增发展,不会出现直线上升式的增长,这主要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增长与市场综合环境的交叉时机。
中国汽车改装经营现状
根据中国产品及服务行业分类方法,及汽车改装市场的现实状况,中国汽车改装基本是以下三种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生产及深加工型改装、贸易型改装、消费型改装。
第一:生产及深加工型改装。包括商务房车、礼宾车在国内的深加工式改装以及批量型、标准化的乘用车配套改装零部件的加装。这种类型约占市场的40%份额,近三年的递增幅度不低于30%,主要原因是新投资者的进入以及现有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第二,贸易型改装是指以贸易方式进口国外改装完成的整车以及改装零部件,约占市场50%份额。在两年内,其市场规模将会急速增长,递增幅度不低于50%,主要原因是新投资者的进入。但风险在于,改装整车进口尚无便捷快速的法规管理流程,因此市场规模会因政策因素处于波动状态。
第三,消费型改装则是指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的改装服务,也称为个性化改装,约占市场份额的10%。目前的道交法,对消费型改装虽有所放宽,但放宽范围很小。这一领域市场监管难度很大,在短期内出台相对应的管理法规可能性很小,因此,消费型改装至少在三年内仍会处于现有法律的边缘状态。
目前,60%的一线国际改装品牌均以不同方式进入中国,但主要还是代理方式。欧系品牌以零部件及改装整车进口方式为主,美系品牌以加工后整车进口及零部件进口为主,日系品牌以零部件进口为主。两年内,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欧系整车改装品牌进入中国的比例将迅速加大,成为增长最快的板块。而美系品牌及日系品牌将处于平稳增长状态。
未来三年中国汽车改装市场的走势
第一,在法规环境方面,由于产业规模目前仍处于低端水平,因此相关的专门政策难以出台。生产及深加工型改装、贸易型改装尚有可依据的许可管理、认证体系以及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等相应法规,因此有着较大的操作空间。而对于消费型改装市场来说,只有道交法的依据,因此仍会在一定时间内受到制约。针对这一市场的设立并细化专门的法律还有待时日。
第二,在市场需求方面:高端化、品牌化、品质化、个性化、专属化是未来市场的主流需求方向。消费者的理性程度及认知水平会不断提高,单纯追求另类的文化比例将会缩小,对实用、品质、品牌的要求将会加强。
第三,在产业模式方面:贸易型改装与生产及深加工型改装仍是主流模式,并占有绝对的市场规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价值链条将会向上游的产品技术研发以及下游的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延伸。这将是保证其规模扩大、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第四,在文化倾向方面:在改装文化的三大主流版块中,欧系改装围拢整车进行配套技术升级,强调技术及文化内涵,产品标准严格,品质认证全面权威,在三大主流板块中独具特点,与中国文化内在和产业环境的结合度较高,因而将成为未来中国汽车改装文化发展的主要倾向。
本文来自:http://www.6667.tv/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