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情张扬性情——游记写作摭谈
2011-12-2 10:24:16
访问量:2911941
放飞心情 张扬性情
——游记写作摭谈
江苏省淮州中学 卜廷才 223300
【写作导航】
游记是常见且长用的一种文体,具有“介绍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知识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抒写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特有功能。游记写作,是我们掌握语文学习和运用的一种表达技能。
首先,必须写出记游对象的特征。如同是名山,庐山之雄,黄山之险,泰山之陡即为它们的不同之处,都必须在作品中反映出其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座山不是那座山,这条河也不是那条河,这座城不是那座城,这方田野也不是那方田野。即使同一个景物,因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或心情不同,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也每每有别。姚鼐的《登泰山记》和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是典型的例子。又如,我们不少同学都熟悉冬天农村的田野,而平原的、山区的抑或城郊的就会有诸种不同。请看下面一段文字:“高阔的天空挂满了星斗,干冷干冷的寒气冻的星星也直僵着眼。,温暖的阳光在湖面上闪动,山林里最后一批红叶还傲然挺立在枝头,鲜红和碧绿,这并不调和的色调,组成了别具一格的冬景。有时,一阵风吹来,没有了叶子的枝条,发出了一阵沙沙的声音,也会使人产生一种萧索悲凉的感觉。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条,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来了,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来的春天,想到那生机勃勃繁花似锦的日子。/冬天的田野,显得特别空旷、辽阔。东北风在田野里一无阻挡地呼啸着。村子里的柴草堆被吹得翻飞起来,大树像强打精神一样,竭力站稳身子,让自己的枝条和风吹闹着,摇晃着,可是树枝上的前后几片黄叶被吹落了。这些叶子也像怕冷一样,一片跟着一片向土沟里滚着,向路上的行人脚下滚着。”不难看出,这里的风、这里的树木都是山区所独有,而平原或城郊则是没有的。
其次,必须寄寓自己的充沛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游记因体裁本身的特点,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哪篇游记,都不是纯粹地停留在写景上。作者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写景与抒情在游记作品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80余字,写景的只有“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几句,在此基础上,作者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的感慨。而“闲人”一词即表达了作者被贬黄州仕途失意的伤感,慨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复杂感情。再如刘洪涛在《热河泉》一文中这样写道:“在那时,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离宫几个湖中都盖上了冰被,唯有这里依旧是泉水汩汩,半个澄湖水清如故。水不凝,冰不封。尤其是清晨,热河泉雾蒙蒙,烟袅袅,蒸腾飞升。旭日喷薄云际雾气中隐隐约约现出一条斑斓的彩带,就像雨后七色长虹落在热河泉上。‘热河泉’竖石,倒像一个仙女,从天宫腾云驾雾来到人间,亭亭玉立在湖畔。太阳生起后,热河泉雾消云散,整个港湾碧波荡漾,水清见底,朵朵白云自由飞翔。”语段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作者对隆冬时节的热河泉“却春意盎然”的热爱和歌赞。
再次,必须写出游记对象的层次。写景状物是游记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定点观察还是景随人移,都应该按一定的层次进行描写,或从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从左到右,或自外而内,富有层次感。如王俊明《家乡的回忆》有一段极富层次感的描写:“冬天,雪给杏山坡披上一层皑皑的素装,给大地盖上一层厚厚的洁白的毯子,给树枝挂满了白花。我们在雪地里奔跑着、追赶着,把那松蓬蓬的雪捏成团,在村前的场地里投雪球。雪开化时,房檐上倒挂着一根根又长又粗的‘冰凌棍儿’。我们用发红的小手小心地掰下来,当拐杖,当枪玩。特别有趣的要数捉麻雀了。在当院扫干净一块雪地,撒上秕谷,用一根牵有长线的短木棍支一面竹筛,然后用手拉着绳子的另一端,躲在大树后。麻雀钻到竹筛下吃秕谷的时候,使劲一拉,准扣住。”语段写了雪后山村富有生活气息的两个层次,雪后玩耍和雪化时捉麻雀,突出无比的生活乐趣。如单杰《游“天下第一关”》,则按由远而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宁海城实际上万里长城的入海口,有人把长城比喻成一条巨龙,而龙在这里好像是在低头饮水,所以宁海城又称‘老龙头’。老龙头上的一座澄海城恰似龙头上的龙冠,站在‘龙冠’上看远处:那大海似与天空融在一起,白云浮于水上;瞧近处:波涛滚滚,水石相击激起千层浪花。海风拂面,不由心胸开阔,真想高歌一曲。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吟诗赞曰‘春入汉关三月雨,风吹秦岛五更湖。’”作者定点观察,由远而近,动静结合,颇有层次。
第四,必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要使游记对象突显其特征,还必须运用实虚结合,动静相间等方法,或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使读者如见其景。朱自清的《绿》、刘白羽的《长江三峡》等名篇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周萍的《冬》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那是学校放寒假的时候,我披着满身的雪花,艰难地跋行在迷茫的山道上,不时地停下来歇一歇,喘一口粗气,领略一番吞云吐雾的乐趣。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奇迹:山涧对岸,那原先是简陋不堪,东歪西斜的茅棚草舍、竹篱、颓垣,这时候,也像汉白玉雕琢的一般,俨然是琼楼玉宇;那原先光秃秃的枯树、断枝,这时候,也像大理石雕塑的一般,淡装素裹,晶莹皎洁,显得格外雍容丰满;山川、原野、天上、地下,浑成一体,纯然一色。我真佩服天造地设的造化之工,雪花旋转翻飞,有的悄悄钻进我的怀里,有的霏霏扬扬直向我脸庞上飘来,脉脉地、轻轻地、凉丝丝地……这时,我忽然想到,它对我竟如此深情。”夸张、比喻、拟人和暗中对比等手法以及叠词的运用,都使读者产生如临其境之感。
【学生优秀游记】
雪天河畔使人醉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6) 俞海峰
那一天,我惊诧于古黄河的美了。
吃罢早饭,我徜徉在古黄河北岸,流连在人工铺就的水泥路上,漫无目的的朝前走着。什么时候下起雪,不知道;什么时候下大了,也不知道。只知道,雪天行走在这河岸,有一种莫可名状的惬意和美感。
黄河广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柔柔小草,盖上一层雪被,形成一片又一片白色的云、白色的绸缎;亭亭小树,直立于寒风之中,身上穿着一层又一层的素衣,树梢上戴着一顶又一顶白色的冠冕,令我不经意想起了日本的富士山;石凳上,已经铺上一层雪垫,在雪光映衬中,有点刺眼眩目;钩心斗角的四角亭下,是此时避雪的唯一而且是最好的场所。站立亭中,恰好观看这雪天中的广场以及广场边的河水。
左看广场,雪静静地为她披上素装,构成了一个晶莹洁白的世界。天公还没有停的意思,依旧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迫使我不得不转过身。右瞧古黄河,河水还是不舍昼夜的往东流淌,只是“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只听雪花簌簌地、只看雪花款款地落入河水中,而黄河路上各种车辆的汽笛声,每每冲淡这冰清玉洁世界的几分宁静。
我不由自主地走出小亭,走在雪原之上。这时候,雪花居然大了起来,有的径直轻吻我已经发红的面颊,有的竟然调皮地悄悄地钻入我的已经冷意非常的怀里。而我,似乎不介意,醉JD于那六出飞花,它虽不是“燕山雪花大如席”,也非“雪花大如手”,但总是棉絮一般地从天上、从四面八方向我拢来,又轻轻地落到地上、河上、广场上。
雪,终于停了。而我又来到韩信广场,完全忘了雪后寒。这个广场同样坐落于古黄河之畔,这里的一切同样是被雪的白包围着。而不同的是韩信的大理石雕塑矗立在白的世界之上。那匹昂首长啸的战马,他那气宇轩昂的神色,似乎让我看到血与火的燃烧,谛听到英雄驰骋疆场的呐喊声,想起了刘禹锡对韩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的称许与叹惋,想起了杨万里对当年“望中自处日争明,个是淮河冻作冰。些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的情怀与责怨。此时的绿草、绿树都默无声响,唯有我的热血在澎湃,激情在燃烧!
雪霁,天晴,阳光照在冷风砭骨的古黄河畔。我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往回走,心中澎湃着对美的向往,激荡着憧憬明天的热情。
我惊诧于古黄河的美了,真的!
【简评】本文以行踪为经,以联想为纬,记录了作者对古黄河畔所见所感,突出了雪天河畔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富有诗意的情感,比喻、引用等修辞不仅使记游对象具体生动,也凸显其美的意蕴.
冬晨,行走市民广场……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6)赵坤
周末的冬晨,我最喜欢行走市民广场,因为那里有多少撩人心扉的景象。
那天,我便早早起床来到这里,把这里的风景记录进我心灵的笔记本上。
在靠近里运河广场一角,在布满严霜的水泥地上,活动着几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身着羽绒服,丝毫不介意“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晓城”的冷意,饶有兴味地牵着手中的风筝,时而收线,时而放线,细长的线,悠长的情,似乎都牵制着那空中的风筝。他们饱经风霜的脸上,沾满了霜茬儿然而却不能减弱其自然、乐观的心情。从他们写满自在自得的神情中,你完全可以读出心头此时的其乐融融来。而我,裹紧了羽绒服,还有冷的感觉。而这些放风筝的老人不知那来的兴致和抵御寒冷的毅力?一位老人见我满腹狐疑的样子,乐呵呵地说:小青年,不懂吧?放风筝也是运动,运动就是战胜寒冷的武器啊!听翁这句话,我真正明白了“矍铄是翁神可宽”的道理。运动使老人不畏严寒,而心胸宽阔则又是他们“矍铄”的因素。老人这样,我们青年人不同样如此么?
当东方吐红,太阳渐渐升高的时候,我已漫步在广场的正中央。这是一处平坦如砥的地方。地上的浓霜已经被我的几个同类重重的踩出难以记数的脚印。他们早已脱去上衣,单薄的身上还热气腾腾,严霜、寒气被逼得纷纷败退。一见在他们的脚上飞来飞去的足球,我也浑身热乎乎的。但是,对据说发源于我国的这玩意儿,我不太感兴趣,嫌其节奏太慢,虽然那帮足球大腕儿体会颇深地说:足球里有人生,人生也如足球。也许我的憧憬是做姚明第二吧。
我裹紧衣服,缩着脖子,依旧扮演看客的角色,以饱难得的眼福。那个穿着一身黑衣的守门员,一次又一次地救起险球,为此,我毫不吝啬的伸出手鼓掌;那个一身红的小伙子,一个干净利索地铲球,竞使我大声叫起来,至于让周围的人向我看一眼又一眼。我不介意,介意的是在这冰天冻地的时候众性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激情和欢乐啊。
我望着冉冉升起的朝阳,望着这方广场上练剑的、跳舞的市民们,陡生几分由衷的赞叹和感喟。在这零下十几度的所在,他们竟然会如此的热情,如此的洒脱!冬天及冬天的一切,统统成了他们的俘虏。
这个早晨,在这里,我似乎悟出人生的又一种真谛。不论怎么说,此时,我的身虽然是冷的,而心是热的。
【简评】作者选取了两个场面描写了冬天市民广场一派春意浓浓、热气腾腾的景象形象又含蓄地道出广场没有冬天的主旨,景、情、理熔为一炉,不仅突出构思的机智,也凸显文章的大气和厚度。
雨中的那一扇窗口
江苏省淮州中学高二(6)崔璨
站立楼上那扇窗口,我在观赏冬天的雨以及雨中的景。
最早映入我视野的是楼下的那棵垂柳。在我的记忆深处,它是春天一身绒装,夏天一袭绿衣,而秋天呢,是满身的枯黄。但,我不能接受的,是它此时的任风雨蹂躏。看哪,一阵阵直入骨髓的风,把它的柔弱的枝条吹过来到楼下花园的草地上。我的记忆里,满园是小草的天下,青青的,柔柔的,绿绿的,看一眼,心里平生几分绿意有时竟然还有舍不得摸一摸的爱怜之心。而这时雨中的小草啊,一簇簇居然乖乖地伏在冰冷的地上,任雨肆无忌惮的打在它们的身上,而身上呢,披上了几分坚硬的衣服,像武士么?不,因为它们太羸了。虽然,我没有怀疑它们满天涯、装点大地的时候,而此时确是让我嫌弃它缺乏大树那种浩然之气、凛然之气·
思想间,我微微侧过身,花园中间,一座亭子赫然映入眼帘。它在冷风寒雨中傲然矗立,尽管乳白色的蘑菇状的顶不知什么时候戴上盔甲,而它给你绝无半点屈服的感觉,让你不得不生出几许惊叹和佩服之情。你看,冷风中,它不像垂柳那样随风摇摆,依然岿然不动;寒雨里,它不像小草那样一律的贴在地皮上,而是决然地挺直自己的身躯,与风雨抗争、搏斗!
你也许说,这亭的确不如扬州的五亭、滁州的醉翁亭那般地天下闻名,而我认为,这风雨中的亭,在我的心目中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风,吹不动它;雨,也只能落在它的身上,而后又滚下,奈何它不得。是啊,你能不佩服它这种“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么?
傍晚,雨住了。我走回自己的卧室,面对一摞摞老师布置的、家长摊派的寒假作业,特别是写字台上那一张张使我黯然神伤的期末试卷,我一时思绪大乱,但对窗外的雨以及雨中的景——垂柳、小草和亭子的思考却一直萦绕在心头,至今挥之不去。
【简评】神游、目游,定点观察,是本篇游记一个特色.作者身立自家窗口,
任眼目移动,以独特的感受绘景,把冷风寒雨中的垂柳、小草和亭子写得自
然、真切。
通讯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北京西路1 5号
电话号码:0517——8099048 4908320
电子信箱l butingcai@sina.coi
20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