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游记之13至18回
2011-12-2 10:21:14
访问量:2912085
第十三回 论虚空 济佛说法 阐真理 菩萨谈道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二月初九日
诗曰:静心立坛道气充,研理体悟善文通。
开怀度众常自省,无为清静若虚空。
济佛曰:愚人以为,以蛮横打败他人为嬴,以暴力占取他人为强,以机诈骗取他人为巧,殊不知,以蛮横占取他人,其人最为丑陋,以暴力打倒他人,其人最为愚蠢,以机诈骗取他人,其人最为无耻。今吾以「虚空」比喻之,虚空之大,不自大,但有谁能比它大?虚空之高,不自高,但有谁能比它高?虚空之厚,不自厚,但有谁能比它厚?虚空之壮,不自壮,但有谁能比它壮?能载万物,能涵盖万物,能包融万物。至德的人,就像虚空一样,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所以,道家要人学「虚」,佛家要人学「空」,其理至简,就是要以「虚空」为榜样,学道之人,若能像虚空的涵养,就能与虚空融合为一体,无极大道,就如探囊取物,悠游自得,你就是至高无上的圣人,至高无上的强人,至高无上的伟人了,谁还有能力来胜你?谁还有力量来嬴你?谁还有本领来争你?那时候,你就真正了悟解脱之道。否则,营营碌碌,争胜争强,争富争高。争强的人,其心最弱;争富的人,其心最穷;争胜的人,其心常输;争权的人,其心常困。因此,贤徒你当学「虚空」之量,不争不取,不赢不强,作为一个平凡的圣工。因为,平凡才能显出他的可贵,要是刻意标榜自己,反而落入困境之中。
蔡生曰:的确也是,所谓「人怕出名,猪怕肥」,因此,我希望永远是一只「无名的瘦猪」,而不是「出名的肥猪」,众生如我,我如众生,一视平等,没有出奇之处。
济佛曰:哈哈!贤徒果然悟得不少,因此,一个人若能经常保持清风亮节,不沾名气,才是修道者的本性,希你能保持此种道心,替天行道,稳驾慈航!
蔡生曰:恩师!那麼是否此刻起程呢?
济佛曰:对!对!快坐好莲台,时间不早了。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目的地已到,贤徒可张开眼睛了。
蔡生曰:喔!此处树木扶疏,田野绵亘,一眼望去,绵绵的青山,几十里起伏不绝,青翠的草木,令人有涤除尘垢之感。前面这座佛寺,矗立於丛山峻岭之中,显得威严气魄的样子,寺旁的台阶曲折旋绕,寺院的建筑,庄严肃穆,气势磅礡,令人起敬,在此环境清幽,远离凡俗烦嚣的吵杂声,身心顿觉舒畅无比。
济佛曰:现在正有静观菩萨驻临,我们速去拜问吧!
蔡生曰:喔!我已看到了!静观菩萨佛光灿烂,端坐金庭,慈悲金颜,令人起敬。
济佛曰:贤徒你可以提出悟境上的问题,向菩萨请示!
蔡生曰:好的!但是我肚内空空,心感惶惶,今日恩师带我来此,不知要从何问起?
济佛曰:心静灵至,到时自然能够对答如流的。
蔡生曰:好的!试试吧!(此时济佛与静观菩萨互相寒喧,蔡生参叩静观菩萨。)
菩萨曰:贤生免礼,今日济佛与贤生为著作游记大驾光临,吾非常喜悦,此位贤生善根流露,今日能够跟随济佛,是你宿世善根也。
蔡生曰:菩萨过奖了,今日来到贵寺,希望菩萨能够多多指教!
菩萨曰:可以的,贤生汝可以提出问题发问吧!
蔡生曰:还是让菩萨以佛理开悟吧!
菩萨曰:哈哈!悟境开悟!开悟悟境,此问甚佳,悟境者,在众生尚未入道门者,尚是迷迷蒙蒙,因此不知大道可修,既入大道在悟道的里程上,首先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因为自己物染习性执相已深,心随物转。但深入一层时,能悟大道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是悟到凡一切所有相,皆是虚幻,知一切万物皆假,心有遣欲之念。又进入深一层功夫时,「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虽是幻境,不随幻境所化,自性如如。定力工夫已足之故,因此,不随外缘所染,说空不空,正是圆通。
蔡生曰:菩萨之言甚妙,如此与止念不同吧!
菩萨曰:止念亦是一法门,但非究竟解脱法门,须知自性清净,本是不生,本是不灭,本是不增,本是不减,此为真如法性,人皆有此性,但却只缘心迷,此心不用,此性不固,一心追逐假性,因此妄念丛生,但妄念外缘,生生灭灭,皆是因缘所起,非是本有之物,因缘相聚则生,因缘离异则散,非是本源之性,唯有清静本性,如如不动,超出因缘法性。今以一物比喻之,清静本性如金,因缘妄念如金之器,器有成住坏空,但金性却是随缘不坏不变,人能守住此「金之真性」就能达到对境不生,过境不起,念念不往,念体如幻,变化皆是短暂而已,瞬息即灭,但自性无染,本来清静,如同虚空日月之照,常清常明一样。
蔡生曰:哈哈!听菩萨之言,实是开悟不少,但何谓佛性与众生性不增不减?
菩萨曰:佛性如水,曲直方圆,平等随宜,自处不争,利万物不伐其功,不假作为,不求其报,不矜其能,不逞其强,犹如圣人之教,随方就下,公而忘私,好像天地之善一样。但众生之性,犹如「冰块」一样,冷漠顽强,固执有角,须知「冰」本是「水」之凝,如同道家所言,人之性本是原始一气所化一样。由此可知,水结冰,冰复为水,皆是相同,不加多,也不减少,如此,不是不增不减之原理吗?
蔡生曰:原来如此,菩萨开示,犹如醍醐灌顶,实是玄妙,以物喻道,面面俱到,众生执相,犹如「冰之凝」,但去了「凝住顽固」之性,便是真如佛性,平等性智,应无所住了。
菩萨曰:因此,众生之心,有染尘之缘,眼观形物,心随物转,鼻嗅味香,心生欲尝,皆是此理也。
蔡生曰:那麼依菩萨之意,如何降伏妄念心,常住菩提心。
菩萨曰:降心的方法,在於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去五蕴--色,受,想,行,识,则众生同具此菩提心,同归清静矣!
蔡生曰:今闻菩萨的开导,受益良多,请菩萨再解「智慧」的定义。
菩萨曰:智慧可分为:一、大般若妙智慧,能照见五蕴皆空,悟经知理者。二、中智慧,是研习学问,大多皆是处於社会工商之学人。三、下智慧,略有小聪明,因此常在五花八门中,翻江倒浪与钻研的人,以为有智慧,殊不知反被小聪明所误。
蔡生曰:何谓「无相」?
菩萨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幻,皆是妄境,本无所存,是名无相。但众生执相已深,众生布施,皆是住相布施,众生观佛,皆是住相观佛,而不知不住相布施,其功德更大;不住相观佛,其智慧更深。因此,修人应学「无相三施」,方是究竟。
蔡生曰:三施是三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无相是不执相之谓,行道,修道,不著贪妄之念,不求回报之心,心量广大,是为无相三施吧!
菩萨曰:是呀!如贵堂普化三曹,诸生为道行功立德,而不执於功德之谓也。
蔡生曰:如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吗?那麼岂不是落於「顽空」了。
菩萨曰:十界万法如如,应用无碍,不可以虚妄相见如来,要以恰性体空,见自性如来,岂是顽空。
蔡生曰:不可执相,不可离相,执相是虚妄,离相是顽空,见相不住,观空不空,不执不离,实相妙中。
菩萨曰:哈哈!贤生你已悟佛法真谛了,一触即悟,不愧受上天重托。
蔡生曰:菩萨褒扬,心实有愧,为广大苍生之计,尚须自勉自励。最后还请菩萨解释「识」的含意。
菩萨曰:「识」大底可以九种来分别,前五识是: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第六是意识,也就是妄想心。第七识叫末那识,就是「传达识」。第八识就是潜在意识,叫藏识(阿赖耶识),也就是业识,是众生历劫薰习所染的种子。学道顿悟的下手工夫,就是要釜底抽薪彻底之法,而不是扬汤止沸,短暂之法,须达到第九识的所谓元神,白净识,无意识境界,就是本来的「自性」、「佛性」了。
蔡生曰:哈哈!听菩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众生若能悟本知根,将能受益良多的。
济佛曰:那麼今日阐理,问道,就此结束吧!贤徒快拜辞菩萨!
蔡生曰:是的!(此时济佛与静观菩萨互相拜辞,蔡生急忙跪下拜辞菩萨,菩萨亦颔首答礼。)
济佛曰:贤徒!今日时间不早了,我们准备回堂!快坐稳莲台!
蔡生曰:好的!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四回 肖子贤良 普荫九祖七玄 恶人罪者 贻祸前宗后裔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二月廿三日
诗曰:人性本善乐陶然,奈沉孽海受苦煎。
如斯因缘几人识,能忏真悔脱苦渊。
济佛曰:禽兽只有直觉的本性,少有机诈的存心,反而天赋於人具有文明的理智,却往往为了贪得无厌,而不顾一切使出--机诈奸巧的伎俩,致使道德沉沦,本性迷失,正气消颓,戾气弥漫。因此,人倘若不能行乎天赋具有的本然善性,无异更甚於禽兽的丑陋,等於虚有文明的外表,实则包藏著野蛮的兽心。
蔡生曰:恩师有感而发,感人至深,眼看现代的人,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损失,如此作为,怎不使善风愈堕呢?
济佛曰:众生只因不信因果,不识因果,且不明因果乃隐於无形,由於它的无形更能造化万物的有形。因此,胡作非为者,事后皆要后悔莫及的。今日师徒就来访问作恶者,阴阳两隔之间亲人遭受牵连而沉沦的事迹吧。
蔡生曰:那真是求之不得也,希望如此能够使作恶者,有所警惕。
济佛曰:那麼快坐好莲台,吾们起程吧!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
济佛曰:已到了,贤徒可张开眼睛。
蔡生曰:前面此家庭,阴气甚重,有一股慑人的感觉,不知何因?
济佛曰:太上感应篇有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此家庭笼罩一层阴霾,皆是自作孽之后果。
蔡生曰:原来如此,那麼请恩师能述出,到底此家人犯了何错。
济佛曰:好吧!你看正坐於沙发上抽烟的中年人,在数年前,因为好赌成性,导致事业经营不善,后来又心怀鬼胎,恶意招收会款,俟机携款卷逃,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虽然他从遥远的南部搬到此处匿居,但是亦难逃仙佛的法眼洞察。
蔡生曰:真是缺德也,如此我看此家庭早晚会得到报应的。
济佛曰:作恶者,毕竟只能逃过一时,不能逃过一世,更不能逃过后世,你看此位中年人,已有神魂颠倒之现象,每天只知花天酒地,形同一具苟延残喘的傀儡一般,如此的人生,还有什麼意义。
蔡生曰:真是得不偿失呀!我看他好像心不在焉,更有一股惊惧惶恐之感。
济佛曰:俗云:「心安理得」,夜夜酣睡;「不安理亏」,便要夜夜难眠了。现在他的元神已经遭受无形的折磨与惩罚了。
蔡生曰:今夜恩师不是有意带我往冥府参观吗?
济佛曰:想不到贤徒的记性还很好,说过的事,尚能记住,吾看这本「人间游记」已变成三界游记了。
蔡生曰:哈哈!感谢恩师的爱戴之恩,使我在著作此本「人间游记」之时,能够云游三界,实是三生有幸。
济佛曰:好吧!我们现在就起程!
蔡生曰:是的,我已坐稳莲台!(地狱之行,一路上阴风凄楚,哀嚎遍野,令人有惨不忍睹之状,一会儿济佛与蔡生已到了平民区。)
济佛曰:贤徒,目的地已到,可以下莲台观看了。
蔡生曰:此处一片农田,前面有两位冥吏,带了一位善魂正步出大门,不知有何要事?
济佛曰:此位善魂住於平民区的期间已满,因此冥吏准备带往他处办理。
蔡生曰:原来如此,那麼今日恩师带我来此,不知要如何访问?
济佛曰:吾俩先进入区内再说吧。
守门将军曰:请问此位可是济佛吧!
济佛曰:是也!
守门将军曰:参拜济佛,失迎失迎,因我调来此区只有数月而已,故不知大佛之真貌,请大佛赦罪。
济佛曰:门将免礼,今日吾带来一位凡人,为著书要事,欲要采访贵辖内,希能赐予方便。
守门将军曰:好的,待我回报区长吧!(此时区长知悉济佛驾到,已经急忙迎接,不敢疏忽。)
区长曰:多劳济佛驾临敞区,无上光荣,接待不周,请能原谅。
济佛曰:区长客气了,今日匆忙来此,只因著书事宜,欲要采访贵区平魂,作为劝善案证,希区长能够赐予方便,并能安排几位因儿女在世作恶,阴魂堕落之实证。
区长曰:好的,那麼请济佛与此位贤生先入内小坐吧!(此时区长急忙命令下司办理,官员亦赶快调阅资料,审查最近於聚善所,被贬谪之平魂,济佛与蔡生步入区内,并走向区长室,接受厚礼接待,冥役亦急忙献上香茗珍果,不久,冥吏果然带来三位平魂)现在平魂已带来了,请济佛处置吧!
济佛曰:贤徒,由你访问吧!
蔡生曰:遵命!请问道位善魂,为何垂头丧气呢?
善魂曰:嗳!说来话长,我本於聚善所修炼神职,但是於去年,豚儿受欧风东渐之侵染,好财不择手段,暗中放映见不得人的小电影,经营淫业,冥王震怒,因此被 降级在平民区服役。
蔡生曰:原来如此,真是太可惜了。请问区长,凡民作恶,拖累先父冥福,不是太不公平吗?
区长曰:贤生此问甚佳,但是须知亲情血肉相连,心灵相牵,阴阳皆同,所谓一子成道,九玄七祖尽超升,今以此理而推,当然一人做恶,九玄七祖同蒙其羞,同蒙其辱,就是此理,更何况淫为万恶之首,故经营淫业,阴间最不宽赦。
蔡生曰:区长说得甚是,但,奇怪的是,今日的人为何不能清醒,反而无恶不做呢?
济佛曰:贤徒你做过梦吗?
蔡生曰:做过!
济佛曰:当你在做梦之中,是不是亦能同时知道正在做梦。
蔡生曰:那没办法,除非醒来。
济佛曰:这就对了,当人在梦境中,并不晓得那是「梦」,尚以为那是真的。今日凡界众生,深入迷途者,就好像做「梦」一样,以为样样俱真,其实只不过是多穿了一件肉衣而已,一旦这件肉衣不堪使用之时,人曰:「死了」,仙佛曰:「你睡醒了」,有什麼差别,只是无形的世界无远弗届,有形的肉体,常受形体空间的拘束而已。因此,凡人常说「梦境皆空」,仙佛常说「人生皆空」有什麼差别。
蔡生曰:哈哈!人生荣辱得失,万境皆空呀!
济佛曰:好了,现在赶快再问第二位善魂吧!
蔡生曰:好的。………请问,这位大德,汝面现善貌,为何亦要来此服役。
善魂曰:我晚年修道,只因心性固执,财利不能看破,因此善功不足,只能在聚善所享受清福,无奈数年前,凡间孽子,受酒色迷惑,花天酒地,后来将我遗留产业败尽,事业将要倒闭之时,又恶意招揽会款,共数百万,半夜携款卷逃,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因此冥王大怒,抵销我的清福,贬谪在此服役的。
蔡生曰:如此实是太可惜了。
区长曰:恶意倒人会款,居心不良,导致他人遭受财物重大损失,更使社会人心惶惶,因此,凡是犯有恶意倒会者,冥王皆严办不赦,就此原因。
济佛曰:那麼快再问第三位善魂吧!
蔡生曰:好的,请问善魂,汝是何因被调来此区服役的。
善魂曰:想到我的犬子,非常不孝,不思养育之恩,竟然专做伪药卖人,致使买药之人不察,常吃药无效,更使患者遗误病情,有者吃了伪药之后,病痛反而恶化,此皆是犬子之罪,因此冥王知晓之后,便将以前所作福报抵消,现在又被调来此区服役的。
蔡生曰:做伪药卖人,亦实在太不该了。
济佛曰:好了,今日时间不早,贤徒准备同堂!
区长曰:命各官员,排班送驾!(此时蔡生向区长及诸善魂招手辞别)
济佛曰:贤徒快坐稳莲台,我们回程吧!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五回 蔡生问道 道道圆通 济佛阐理 理理相贯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二月二十六日
诗曰:宗教布道化人群,万教同宗共耕耘。
心法妙传空无相,契合真机种上根。
济佛曰:人间游记已从宗教的意义,迈入傅爱宽大的心量,发扬各教的长处,由社教进入教化,由教化迈入道化,由道化迈入真行,由真行迈入真修。由此真修包涵亲近宽大的心量,去达到真正的普化成效,这就是大道的体用兼备,否则皆是空谈空言而已。
蔡生曰:恩师说得甚是,大道至公,大道无私。
济佛曰:今日不以云游方式著书,将以道论道,以心印心,考考你的智慧及所学。
蔡生曰:恩师今日突然考我,恐在心法的应用上冒渎恩师,甚为不佳。
济佛曰:以心法论道,不必刻意顾忌师生之分,否则你就难以发挥潜在的妙慧,须知今世吾为汝师,千百劫前,或许汝是吾师,故悟者为师,迷者为生。今日心法上的旨意,正是用於破执的妙宝。
蔡生曰:既然如此,如有冒渎恩师之处,就请恩师原谅了。
济佛曰:佛是无嗔,无怨,何来原谅。
蔡生曰:是!是!感谢恩师赐教,那麼就请恩师开始吧!
济佛曰:何谓「道」?
蔡生曰:老子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济佛曰:那麼你叫什麼名字?
蔡生曰:叫蔡生。
济佛曰:既然无名,为何叫蔡生?
蔡生曰:因为后天有分别,后天有名号,所以叫蔡生,先天无名,先天无言,先天无形,先天无相,所以简称为「道」,是强名为「道」,本无「道」名。因此,今日之蔡生是强名之姓,强名之名,我本无姓无名,是先天一气所化。
济佛曰:你识神用事!
蔡生曰:何来识神,何来元神,识神用事布道有理亦是元神;元神用事,说道乱理,亦是识神。
济佛曰:那麼你现在站在何方?
蔡生曰:不知方位。
济佛曰:为何不知方位?
蔡生曰:虚空浩瀚无垠,何立方位,迷人来生西方悟人自求「自性西方」。
济佛曰:那麼现在站在你的前面是谁?
蔡生曰:没有呀!
济佛曰:为什麼没有?
蔡生曰:因为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没有。
济佛曰:既然没有,死去没有,万缘皆假,万事皆空,何必修道?
蔡生曰:空中妙有,虚无妙存,清者上升,浊者下堕,清者成佛。或仙,成神;浊者下堕,接受因果因缘相吸相引,因而成人。成畜成鬼,因缘自召,因果自了。因此,空而不空,名为真空;真空不空,名为实相,实相无相,是自己孽深眼翳,利欲遮蔽自性,去了物欲贪妄,自知一切全真,更知大道之贵何在,但迷人眼短浅见,贪图眼前货利,自沉孽海,自堕轮回。
济佛曰:我赐你诗,你赶快修道吧!
蔡生曰:赐我十诗,我也不要,因为本性无执,赐诗何用?。故,觉者自度,迷者师度,迷者以赐诗助道,觉者以本性助道;迷者被动,觉者自动;迷者永远众生,不能成道;觉者自行,可以成道。迷者以迷入迷,以迷度迷,以己为大,自封为高;觉者以理布道,以理化人,自称为小,自称为下。高者不高,下者不下,大者不大,小者不小,大者自迷,小者不迷。
济佛曰:赶快拿出你所有的钱,来布施吧!
蔡生曰:现在我把所有的钱财捐出,功德虽是甚大,但一时兴起如仰天射箭,因不明真理,终将掉落。仙佛要的是我心,不是要我钱,福德异於功德,就在於此。修道之人但有一颗永恒的道心,养我肉体,诚心布施,诚心布道,脾气毛病,能改则改;粉黛红妆,能去则去,勤俭持家,以取之众生之财,用之众生之须,余款诚心布施助道,性命双修,方为恰当。
济佛曰:那麼吾指点你的迷津吧!
蔡生曰:迷津不用指点,是道则进,非道即退;是道则助,非道不助;是正则行,是偏不行。是理即读,非理不读。故迷津不须指点,唯有迷蒙之人,须要指点。
济佛曰:那麼吾告诉你的因果吧!
蔡生曰:因果不必说,今生受者是果;今世所造是因。因此,因果自己最为清楚,何必他问求玄。
济佛曰:那麼吾显化让你观看吧!
蔡生曰:哈哈!修道不必显化,形相皆假,何必显化,众生心迷,故求显化,「此求」乃是求迷,非是求道。仙佛应机显化,用心良苦,乃是引迷入悟,非是引迷入迷。
济佛曰:如此言说,何来顿悟?
蔡生曰:顿悟是开发佛性的本源,称为顿悟,悟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济佛曰:那麼何谓「因人施教」?
蔡生曰:因各人领悟不同,境界不同,真道惟一,理各有殊,因而要「因人施教」。方不致三乘妙理互相抵触,互相纷争,互相攻击。
济佛曰:今日贤徒为天效劳,甚为辛苦。
蔡生曰:大慈无痛,大悲无苦,故无痛苦,世人贪财迷色,自种苦因,反为痛苦。
济佛曰:哈哈!今日有你蔡生宏道,鸾门可兴矣!
蔡生曰:不兴!不兴,众生各人自修自度,天意使然,鸾门此时应该大彻大悟,不可再迷。
济佛曰:今日考到此,成绩为「0」。
蔡生曰:「0」代表圆满,又代表无,无与圆满之间是中,因此修道是守中,执中贯一。
济佛曰:真是利嘴!封了你的嘴巴吧!
蔡生曰:哦!恩师动嗔!
济佛曰:是你动心!
蔡生曰:哈哈!我输了。(附注佛本无嗔,只是考考蔡生定力工夫而已,因此,故意在突然间,说一句不中听的话,来刺激蔡生,但是蔡生却说济佛已经动怒生气,因而济佛反说蔡生已经动心了。因为本性如如不动,学道者的定力工夫,涵养工夫,非常重要。有云「大道传天下,千愁一指开,欢颜无你我,各个面如来」,就在於此。)
济佛曰:哈哈!贤生,贤生!后生可畏,焉知后来者,不如前也。现在回到你的碓房去吧!
蔡生曰:又要开始舂米了。
济佛曰:不是舂米,是磨沙。
蔡生曰:是是:扶鸾!扶鸾!(此时济佛是要蔡生回复到原来的代天宜化的扶鸾工作,不再以心法论道了,便有师生之分与礼节了。)
济佛曰:今日师徒幕前幕后,演得尚佳。
蔡生曰:演得虽佳,可是相机里的底片,曝光了不少。(附注此是不悟心法妙门之人,有读没懂,等於白读,所以说曝光了不少。)
济佛曰:那是一定之理,各人自悟,自从於第五回以来,已将你淬炼不少。
蔡生曰:的确也是。因此,愚徒觉得一场戏,总不能拖得太久,定要换换口味,才能普利三乘。
济佛曰:可是这种口味,有的如尝仙丹甘露,有的如上一记闷棍,或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有者像蒙著眼睛抓虾,各人领受不同,知解不同,见解不同,至人能悟不谤,迷人不识大谤。
蔡生曰:希台下之人皆能领悟才好,否则布施圣贤杂志的人,岂不是已失期望之奉献吗?希望知者守言,因人施教布道,代天宣化,不知者深研问道精进;大益道程。
济佛曰:但是,也要关心利钝而有心学道之人,方称为普化工作。
蔡生曰:是的,愿迷者可悟;众生可修;苍生可醒。
济佛曰:说得好!今日教门特多,世人要修那一法门,吾皆赞同,但是「真金」真人识,「假金」迷人争,今日圣贤读者及众生要真金,假金,由人自取,须知佛是无所来,亦无所去。有云:「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今日圣贤诸生,江水清,云烟无,日月明,天心现,心印妙传,契合万法,句句真谛,世人自悟,不在於争。今日「圣贤堂」由你协助稳定人心,功不可没。
蔡生曰:赐予他们吧!我还是两手空空的好。
济佛曰:吾赐你先天道号为「道弘」。
蔡生曰:感谢恩师之赐,道弘,弘道,哈哈!甚妙!甚妙!
济佛曰:这是一次心法传真,以后「人间游记」,将可以此种方式著书,可是心法之用,依为师之意,适可而止,不可常施,就像特效药,不可常吃一样。
蔡生曰:恩师之意,愚徒蠢材,今日为何能够对答如流?
济佛曰:哈哈!你知,我知,不可说,不可说,吾将退驾,蔡生魂魄投体吧!
第十六回 博爱、仁爱、慈悲、忠恕、感应同一理 道路、真理、生命、真我、灵性非二义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三月初三日
诗曰:博爱存心救世人,万教合一共耕耘。
你我无分施大教,胸襟开怀扫欲嗔。
济佛曰:今日正逢玄天上帝圣诞之佳辰,全省各地正在热闹纷纷,为庆祝寿典而忙碌,哈哈!真是不可思议,各地习俗与迷悟不同,因此奉祀与拜寿之方式,亦是不同,有者杀猪宰羊;有者鱼肉满桌;有者素斋茶果;有者鲜花饼糖;有者清香三支;有者虔诚一片,使老衲看得眼花撩乱。今日宗教亦是一样,错综复杂,各教理论纷纭,各言各是,令人不知所往,亦不知所归,哈哈!「礼别」,「教别」,礼有分别,教有分别,只有「道」无分别,因为玄微之「道」与自性一样平等,与原来面目皆同,因此「道」是广大的,非是狭窄的;是广义的,非是狭意的;是人人可行,非是某人可行,某人不可行,某地域适用,某地域不适用。若有如此之见,便不能称为大道了。故今日要在万教之中,建立「道」的真义,非要以傅爱宽大的精神,去学习他人良好的榜样不可,以取长补拙之法,方能建立「道」的真实意义,今日师徒就来访问信奉耶教的修士吧!
蔡生曰:此事不是甚为困难吗?
济佛曰:此位修士,亦是圣贤读者。
蔡生曰:想不到耶教的修士,竟然有容纳他教的心量。
济佛曰:圣贤杂志的读者,各教皆有,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圣贤的普化立场,并不表现矜夸与炫奇,因此方能适於末世人心,符合「世界大同」之道。明道者,亲道为大,不明道者,视道为小,明道者,亲道为正,不明道者,视道为偏,就是此理。
蔡生曰:恩师之言,妙极了,「道如路」,无富贵贫贱,地域种族,贤愚鳏寡之分,是人人可行,人人适用,方可称为大道,方可称为大教。
济佛曰:贤徒,汝此言对矣!如此「教」与「教」才无敌对之分,你我之别,人生活於安祥又无纷争的世界中,就是圆满的世界了。
蔡生曰:如此人心太平,宗教太平,世界大同,那真是太好了。……可是鸾文本来皆是三教合一,今日再另访他教,是否会受到某些教士的指摘与排斥呢?
济佛曰:今日鸾堂普化,应以大公无私之精神,致力於宗教和谐,社会和谐,尤其今日师徒既然以飞鸾阐毅方式,就应负起此种教化的真实意义,与使命的完成,我俩问心无愧,尽力而为,如果有因他教私心自用者,偏狭得不容他人走进自己的园地,那麼怎能称为博爱与宽大,岂不是口是心非,自取其咎。须知,古代因地域阻隔,交通又不便利,与今日通讯交通的发达,大相迳庭。因此,在教主的「因人施教」上,有时为了弟子不必受到不必要的修持干扰,与一些贪图利禄,或沽名钓誉者的引诱,而说下了此话,可是现在佛家在「即心即佛」,「是心是佛」的引证之下,可知每人皆有佛性,并非披上宗教的外衣者才有佛性,只是披上宗教的外衣者,多了一份警惕之心,与决信之心而已。要是人在消极的时候,披上宗教的外衣,仍然是一样的消极,而宗教的意义,也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宗教的创立,本是爱人的,要是离乎爱人的本旨,就已将宗教蒙上一层层的色彩与蒙胧的阴影,将会遭人的指摘与歧视,故宗教应手连手,心连心,如有除我之外,皆是外道;除我教之外,皆无他神的观念,徒有让人疑惑及迷失而已,更落人话柄。因此,子曰:「道之不行也,吾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吾知之矣;贤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又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如此。学道是人人的事,平常的事,不要自为吾道吾教是高高在上,若有如此的优越感,这正是修持的大病,离乎各教教主在生之时的胸襟与坦阔精神。
蔡生曰:恩师,说得甚是,耶稣基督的救世精神,足以为世人典范,相信信奉耶教者,皆有伟大博爱的胸襟。
济佛曰:贤徒既然能够解除心中的隙碍,那麼现在就起程吧!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
济佛曰:已到了,蔡生你暂在莲台上,待吾念动真言,为前面公寓四楼上之修士提灵问答。
蔡生曰:好的!是不是正於书房看书之中年人。
济佛曰:是也。
蔡生曰:可是隔间尚有一位妇女及小孩,正在观看电视,如此一来,是否会惊动他们呢?
济佛曰:只要让他伏於桌上小憩片刻就可!
蔡生曰:好吧!那麼就看恩师的法力了。………(此时在济佛的真言念动之后,坐於书房之善士,有点茫茫然,亦打个呵欠,好像欲睡之样,果然一会儿已伏在书桌上了)恩师果然妙法无边。(此时善士,如在假寐中一样,元神已经飘向济佛之前。)
善士曰:前面是何方圣灵?
济佛曰:吾乃是济公活佛,今日因著作「人间游记」,故向你提灵一刻。
善士曰:喔!原来是济佛驾到,先受下生礼拜。
济佛曰:免礼了!希你能够尽其所学,参赞於「人间游记」之内。
善士曰:好的!可是我对於圣经尚不能深究,只是耶稣的救世精神,却能埋藏在我的心中,今日既然要问有关本教的教义,我当尽力回答。
济佛曰:现在由吾护灵,蔡生你就问於先进吧!
蔡生曰:遵命!……耶教以博爱的救世精神著名,不知大德对宗教的意义有何建言,是否能赐予金言玉语。
善士曰:好的!耶教是以传爱宽大为宗旨,我想人最主要的是要有信心与平等性智,那麼一切不平的念头,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只要人能够接受神的感召,领悟到神的心境,心灵自然得到安祥,温暖的气息就会永远萦绕在人的心扉,人的心自然没有枯燥与烦闷,因为伟大的神,会将这些枯燥与烦闷的因子,从人的心灵中拂去,人也不必再为委屈而怒吼,为痛苦而叫屈,而且一定能够在幸福的乐园中,找到属於自己的园地,如此,人为生命奉献便没有半点吝惜,为信仰牺牲以至殉道而没有半点痛苦与埋怨,因为你的呼吸都能嗅到神的勇气与信息了。神常常要我们勇敢的站出来,去点燃生命的火花,来普照社会的温暖,神还要我们以这种温暖的心去滋润已经失落与枯燥的心灵,让他们能与我们一样充实,因此,有爱心,有佛性的人,不要为了自私而离开了神;不要为了享受而禁锢了自己。因为光明的前程就在每个人的眼前,正等待著你,等待你去踏上,只要你踏上它,而不畏怯的缩脚,光明的神,就会永远呵护著你。我希望徬徨的人们快走出你的怀疑之门!快踏上你的信心之路吧:你的罪神将会为你洗清的。你的罪神也会赦免你的。
蔡生曰:大德之言,沁人心弦,感人至深,像一股温暖的洪流,贯入一潭冰冷的湖中;像一阵和熙的光,照满著大地,使黑暗与阴霾之气,烟消云散。相信理此剀切又真诚的言语,能使人们抓住真实的勇气与信心。使失望的人们能在死神中夺回了自己,使学道者有大无畏的精神,迈向目的地,真实发挥「智仁勇」的毅力。
善士曰:如贵堂在沿革中所记载著,贵堂堂主邱先生为建设圣贤堂,所历尽的风霜与苦难,不是皆在大无畏的精神下所创立的吗?
蔡生曰:的确也是,前几天在中华日报中,尚被登载表扬呢!
善士曰:很抱歉我没订阅中华日报,故不知其内容,但我亦听说贵社社长,义务在贵社负起责任,服务社会,大功大德懿行良范,真是令人钦佩。(此时有一位小孩,走到善士的身旁,呼叫「爸爸」,但是又被一位中年妇女牵回,并曰:「你爸爸疲劳,让他休息一会儿,不要去打扰他。」本来济佛即要将善士,安魂定魄,现在反而又安心了。)
蔡生曰:我曾收到一封外甥的来信,他在最后的祝福里,写上「以马内利」,请问「以马内利」是什麼含意。
善士曰:「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同在」的意思。
蔡生曰:这怎麼解释呢?
善士曰:因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怀孕,所以这件事应验了以赛亚先知的预言:他就是圣灵的降世,他就是「救世主」。你们尊称称他为「以马内利」。其实,人人皆得上帝的圣灵,故人人当时时秉持良心而与上帝同在。
蔡生曰:原来如此。………我常常看到有一排标语,上面写著,「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信我的人必能得救」,我想这些话,含意至深,肤浅的人是不能明白个中含意的。
善士曰:那麼就由你的看法来分析吧!
蔡生曰:在大德的面前真是献丑,但是为了著书普化,我就说说吧!讲得不好,还请大德能够指教。
善士曰:哈哈!你客气了。
蔡生曰:那里!那里!我想耶稣的降世,是因当时的人们已在罪恶的深渊之中,迷失了真我,蒙蔽了本性,所做的事,尽是贪心、嫉妒、虚伪、忤逆、憎恨,与本来面目远离,所以耶稣因爱世人,为了解脱世人的痛苦, 降世到人间来,传布真理,承担世人的罪,耶稣一生所做的,所行的,立下了榜样,就像一条光明的「路」,所说的都是「真理」,要人爱的是真生命--灵性、真我,因此,「我」就是「真理、道路、生命」,信我的人必能得救,可是信我的我,不是信「形象」,也不是信「口号」,而是信奉他的「精神」。
善士曰:哈哈!耶稣就在你的心中,你能步上耶稣的路,怪不得你能领悟耶稣的真意,真是太妙了,这就是唯一的路。
蔡生曰:是的「唯一的路」与佛云:「不二法门」相同,自我没有两样,每人皆有「真我」(佛性),行乎「真我」(佛性),这就是「路」了。
善士曰:哈哈!的确不凡,玄妙!玄妙!不愧为圣贤堂正鸾。
蔡生曰:感谢耶稣基督的赐予,便我领悟到祂的真理。……还有耶教尚有一句话,说:「要爱我们的敌人」。
善士曰:是的,上帝告诉我们,受人欺负,不要报复,假使有人掌掴你的右脸,连你的左脸也要转给他打;有人要夺取你的衬衫,要慷慨的连外衣也给他;如果有人逼迫你走一里路,你就要走两里路。
蔡生曰:付出就是得到,假使人人都能遵照上帝的话去做,人间不就是天国了吗?宗教也没有互相毁谤,人们也没有互相欺瞒,人心也没有互相妒恨。
善士曰:所以,人不能不遵照上帝的话去做。人本来在天国生存,可是有的受不了外缘的诱惑又纷纷将自己迁移到心窍的地狱去了,因此,人们要想回到上帝的身边,就赶快祈祷忏悔吧!
蔡生曰:怎样祈祷忏悔呢?
善士:祈祷不必羁束任何环境,只要一颗至诚的心,将心里的话,忏悔的心献给上帝就是祈祷了。
蔡生曰:那怎麼说?是不是可以示范呢?
善士曰:就这样说吧;我的天父啊!请您宽恕我,洗刷我的罪过,我将以信诚的心,追随您,步入您的后尘,迈向光明,以我的爱去感化别人,以我的爱去帮助别人,以我的爱去接受别人,主啊!愿我能长追随在您的左右!阿门!
蔡生曰:太好了,圣灵的光,已经照耀著我的心灵。可是「阿门」是什麼意思?
善士曰:就是「心愿如此」的意思。
济佛曰:好了,今夜因时间的关系,就此结束吧!待我念动真言,将你安魂定魄。(此时在济佛的法力之下,此位中年善士,亦渐渐苏醒了。)今日云游就此,蔡生坐稳莲台吧!
蔡生曰:好的,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七回 由扶鸾 访开鸾 真曰玄机 又求理 却昧理 实曰可悲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三月二十三日
诗曰:教化众生如山登,五分热度难救拯。
倒驾慈航非儿戏,一脉永长贵有恒。
济佛曰:宏教布道者,当要有一颗永恒的信心及牺牲服务的精神,方是一位成功的布道者,倘若只有五分钟的热度,那麼无异如一盘散沙一般,怎能引导人心归於正途?甚有者,每日大谈修道,闭门造车,口说心不行,心量狭小,却说大乘,依吾看来,空谈而已,不知入圣门修圣道之精神,每日希求神圣赐诗或指点迷津,或求问因果,如此修道,依然凡夫一个,对自己的心性,不但无益,好像以「扬汤」求「止沸」一样,自离大道,自误道程。须知修道是自然永恒之事,若以炫奇哗宠取众之举,皆是短道,非是永恒之道。今日圣贤堂之普化,道运与使命的变迁,亦应该以「釜底抽薪」方法,使人人皆能突破心性的障碍,进而达到明心见性,自性自度。因此,现在圣贤堂扶鸾阐教,圣神仙佛每每用尽苦辛,极力提升鸾门修人的悟境与智慧,若是修道之人,依然不修不悟,那麼亦是於道无补,自迷门外。对於修道之事,亦只能「望梅止渴」而已。
蔡生曰:恩师有感而发,实是对矣!今日修道之人,有者喜观玄机,有者喜观显化,若是道场如夜市,那麼热闹纷纷,依我看来,别人一定会说「香火旺盛」。
济佛曰:贤徒汝讲得亦甚为好笑!难道你亦希望将道场变成夜市吗?
蔡生曰:哈哈!那麼真修道客,恐怕早已劳燕分飞了。
济佛曰:哈哈!果然你有智慧,那麼闲话少谈,还是开始著书吧!
蔡生曰:遵命!我已坐稳莲台,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
蔡生曰:前面一道毫光,冲破九霄,喔!原来是鸾坛,怎麼如此巧合,堂内亦正在扶鸾阐教,呵!呵!平时愚徒皆是扶鸾让人观看!今日却是观人扶鸾,台上人经成台下人,实是妙矣!
济佛曰:现在有神圣前来迎接,贤徒你赶快整齐衣履,不可失仪。
蔡生曰:遵命!(此时○○堂副主席玄天上帝已经前来迎接。)
副主席曰:欢迎济佛带贤生驾到,请入堂内小坐。
济佛曰:贵堂正在扶鸾,非常忙碌,道兄!汝就不必如此厚礼。
副主席曰:那里!那里!济佛与贤生为著作「人间游记」,千里奔波,不辞辛苦,此种精神,实令人钦佩,今日又带蔡生前来,使敝堂更增光彩。
蔡生曰:多谢恩主厚爱,真是担当不起,下生职责所在,是无辛苦可说,今日观贵堂扶鸾状况,方知神圣为度众生,更是辛苦。
副主席曰:哈哈!此亦是职实所在也!
济佛曰:贤徒!我们入堂吧!(此时济佛与蔡生进入堂内,受堂内神圣热烈欢迎,堂内司礼神亦急忙献上佳茗茶果招待,济佛与诸神圣互相寒喧。)
蔡生曰:看来贵堂修士,皆是老前辈者多,真是道根深厚也。
副主席曰:哈哈!只是老修生,非是老前辈。
蔡生曰:恩主真是谦虚,明明是老前辈,却说老修生。
副主席曰:那里!那里,圣贤堂年轻辈出,普化事宜,屡建奇功,方受人钦佩。
蔡生曰:年轻道根浅,还是不如老修,道志坚定。
副主席曰:此亦是不能一概而论,你若是不信,现在吾带你前往观看敝堂鸾生之修行素质吧。
蔡生曰:如此甚佳,那麼现在就起程吧!(此时玄天上帝与蔡生共乘云辇,向堂外而去。)
副主席曰:贤生,你看前面正於室内整理帐目之中年人,以前道心甚为勇猛,经常为圣事出钱出力,但是前年事业不顺,被空头支票拖累,目前尚在抱怨神圣无灵。现在不但不劝人为善,反夸下海口说:「科学时代,无神无鬼」,更对父母不敬,造下无边罪业。
蔡生曰:唉!真是不明道理啊!
副主席曰:所以修道之人,若求显化,或求玄虚者心性大都尚著於迷,不能自性自度,今日此位中年人,正是一个借镜也。
蔡生曰:恩主讲得是也。
副主席曰:贤生!你看今日到处甚为热闹,你知是庆祝谁吗?
蔡生曰:是庆祝天上圣母圣诞吧!
副主席曰:是也,现在的人敬仰天上圣母,不以真实救世的行动来表示敬仰,却以大吃大喝的行动来表示敬仰,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怪不得众生就是众生,何日能醒。………(此时副主席玄天上帝又发现一位该堂修人。)
副主席曰:前面坐於餐桌上,穿白条纹衬衫这位中年人,嗜酒如命,本来身体不佳,现在又不知节制,一旦戕害身心,便到圣堂求药方。
蔡生曰:哈哈:一面喝毒药,一面喝解药,不要喝毒药,不必求解药。
副主席曰:众生愚痴,陷深井坑,明知自投,神圣因而难度。
蔡生曰:是也!(此时副主席又带蔡生另访市区而去。)
副主席曰:前面这家贸易公司的老板,本来道心甚佳,但是目前生意好,赚了不少钱,现在又金屋藏娇,且经常穿梭於酒家舞厅之间了。
蔡生曰:哈哈!酒家看成道场,舞池视为鸾堂。难道这也是道考吗?
副主席曰:这些皆是天机,当不便讲明,当然亦有自己宿世祸福召引,如方才之情形,可视为顺考之一部份,其他尚有颠倒考,逆考,财考,种种之考,难以一言蔽之,但是修道之人只要信心坚定,精诚不怠者,自然神圣暗助,定能突破层层障碍的。
蔡生曰:在考磨之下,神圣亦会暗助?
副主席曰:是也,但是神仙难救无命人,修道之人,若是完全不真修实行者,那麼仙佛亦是难以救度。
蔡生曰:那麼修道者,是否亦有宿世因缘?
副主席曰:是也!修道之人,大都有因缘感召,此因缘感召,就好像前世记忆的翻新一样,当一位尚未入道门或圣门修道者,可是在偶然的机会中,或得善书,或遇道门,或遇鸾堂,就如同顿觉找到自己的家乡一样的亲切,倘若没有这种「因缘的感召」,自然对修道的向心力很微弱,正如有一句偈语:「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难度无缘之人。」此就是最佳之明证。
蔡生曰:可是众生皆有佛性。
副主席曰:是也!可是众生之佛性,有者深埋,有者浅埋;有者根深,有者根浅,受种种冤业外缘障碍,因此难度在此。
蔡生曰:的确也是。
副主席曰:好了,就访到此吧!我们准备回堂。
蔡生曰:好的!(此时副主席又与蔡生共乘云辇回堂,当蔡生下云辇时。)
济佛曰:贤徒你去参观了,感想如何呢?
蔡生曰:咳!酒色财气,令人利令智昏,也有蒙蔽本性,也有为富不仁者。
济佛曰:所以,贤徒现在虽然穷,但是穷能知足方是道心,富又不足就是迷心。尤其做为一位正鸾者,要在平凡之处,显出不平凡的节操与心境,不可自恃亢高,因为「名望、地位、金钱、欲情」如洪流大海,常常将修人的本性湮没,所以你当时时保持这份平凡的心境。
蔡生曰:恩师的训诲,永志铭心。
济佛曰:好了,今日著书就至此结束!蔡生准备回堂吧!(此时济佛向主神告辞,主神命全体神圣送驾!济佛与蔡生坐在莲台上飞速返回。)圣贤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第十八回 九赌十输 不赌不输最高招 格物修身 隐微慎独防未然
济公活佛降
壬戌年四月初六日
诗曰:财宝之贵住性中,迷逐外物真人伤。
轮回不绝象极界,再悔恐迟道难逢。
济佛曰:财宝之物,人人皆爱,人人皆争,可是所争乃是假宝假财而已。却不知真财真宝,住於自身方寸宝地之中,只有在自心方寸,方能寻到,方能得到。今日之人,自己之方寸宝地有真宝真财,却不知珍惜,因此渐渐遗失,反换来假宝假财,更加添罪孽,负载孽债,终将沉沦,尚是不知,不悟,还在沾沾自喜。咳!众生!众生!等你三寸气断,金银难换「真宝身」时,后悔已迟。倒不如在生之时,便打开心窗心门,接受神的福音,不要自作聪明,蒙蔽本性,自障慧根,自弃大道。
蔡生曰:恩师之言,愚徒亦有所感,今人争生争死。争财争利,唯有悟人超生了死,能明大道,能化众生。
济佛曰:因此,迷人贪财贪物,争享荣华,殊不知争享荣华者,沾染浮华的习性,终被浮华所困;悟人流血流汗,为洗众生之罪,终将洗清自己之罪,清净自性,逍遥圣境。两者差别在此也。
蔡生曰:实是对矣!因此众生视修道为苦,为愚;悟人视众生不修为苦,为愚。
济佛曰:贤徒你说得是呀!那麼现在就开始灵游人间吧!
蔡生曰:好的!我已坐稳了,请恩师起程吧!
济佛曰:已到了。
蔡生曰:前面一片浊气!原来是赌场,哈哈!恩师不是带我来学赌吧!
济佛曰:难道你想学习吗?
蔡生曰:这倒要恩师赐教了。
济佛曰:哈哈!那麼现在吾告诉你吧!俗云:「十赌九输」,其实「九赌十输」方正确,其意义就是说,赌博玩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能赢,就是开赌场,抽赌的人能赢,但是,抽头[赌]者终将输去道德,输於法律之制裁。所以,赌博不想输钱,不赌就不输,这就是赌博不输的最佳法宝。
蔡生曰:哈哈!难怪众生要称恩师为活佛,不赌就不输,这是最高明的赢术了。况且赌博所赢的不义之财,皆花费於吃喝玩乐中,如此失(输)仁。失(输)义,到最后人财两失(输)。
济佛曰:那麼你要不要学?
蔡生曰:当然不学。
济佛曰:哈哈!那麼你已经赢了。
蔡生曰:哈哈!说得是呀。……眼观前面桌上筹码零乱,烟雾弥漫,有者口嚼槟榔,嘴尚衔著香烟,但是讲起话来,还能啕啕不绝。站在门旁,有位先生,脸上经常挂著一丝丝的微笑。
济佛曰:这种假媚的微笑,就像一朵人造花,无论它如何的巧扮,但总是比不上鲜花的真实美。
蔡生曰:恩师之譬喻,实在妙极了,我想今日社会,道德式微,抢劫案件屡有所闻,大概与此赌博有关吧!
济佛曰:一个想要抢劫的人,犹如拿刀杀父母一样的忤逆与残忍。
蔡生曰:此何以解说?
济佛曰:抢劫者,阳律与冥律,判刑最重,尤其,在东窗事发之后,父母伤心难过,痛不欲生,难道这不像刀割一样的痛苦吗?
蔡生曰:的确也是,但是他们为何会为赌,而走上绝路呢?
济佛曰:赌皆由贪欲而来,贪得无厌,养成贪玩奢侈的习性。一旦输钱,起初便向家中偷钱,或典当财物,或向朋友借贷,以致越陷越深,有时赌债如山,在债主摧债逼迫下,这些负债的青年,往往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一样,而一时迷失了理智,才会犯下了滔天大罪的。
蔡生曰:真是可怕,小过不改,到时大过难改,就像一道堤防,有了小洞不补,到时越泄越大,一旦决堤发生水灾,便不堪收拾了。
济佛曰:人在小的时候,往往就像一张白纸,当他染上污点时,做为父母者,应该速於抹去与矫正,可是,有些父母往往不施以教育,反而袒护骄纵,使他们种下了罪恶的渊薮。清朝时代,就有一位被判死刑的大盗,在临斩之时,提出一项要求,就是要吃母亲一口奶,官府之人答应其要求,但是想不到,此位大盗竟将母亲的乳头咳断,使群情激动,在监斩官的追问之下,此位大盗俯首而曰:「当我在小时候,有一次偷取别人财物时,被母亲知一道了,不但不教导我,反而高兴,更将所偷的财物给予收藏,以致习染已成,种陷越深,今日方沦为大盗。」大盗言尽,母子痛哭流涕,旁人闻之!莫不鼻酸。
蔡生曰:的确不幸,我想,这些赌徒,现在兴致正浓,但是他们的家人,一定盼望他们,早日归於正途的。
济佛曰:是的!坐於墙角,这位中年人,依三尸神记载,已是成家立业,奈於去年交友不慎,迷上赌瘾,自此难以自拔,家中父母常为此焦虑不安,五内俱焚,家中贤妻亦希望他能回心转意。
蔡生曰:恩师妙法无边,如何不救救他呢?
济佛曰:解铃还须系铃人,自救人救,自己不救,谁何能救,修道亦是一样,自己不修何能成道,因此,当他尝到苦果时,就会皤然悔悟的。眼前这些都是徬徨无依的人,是受到魔力的诱惑下,才会如此的,老衲真为这些人感到可悲。
蔡生曰:我想这与因缘相召,有极大的关系?
济佛曰:你说因缘相召,是否有感而说呢?
蔡生曰:是呀!譬如一位嗜烟及嗜酒的人,一旦发现烟酒,便会有特别的喜爱。嗜赌的人,亦是一样,一旦发现有人赌博,便会有跃跃欲赌的癖好,此不是因缘相召吗?
济佛曰:贤徒你说的亦是有理,无形的灵识,的确微妙,所以一个想敢去癖习的人,如「脾气毛病,烟酒赌淫」,他们须要定静与格物的工夫,就如神秀所曰:「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此是心性染著物欲者,必修之过程,因此,须要时时拂拭已染著之尘埃,使本性能够归於光烁烁,圆陀陀。但是六祖慧能,本性清净,无所染著,又常生智慧,故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无染著」因是「无一物」,因「本清净」,所以「不沾尘埃」。因此,一个有癖好贪欲的人,要改去癖习,须要定静的工夫;一个无癖好贪欲的人,也更要以定静的工夫,来 降伏妄心。
蔡生曰:定静的工夫,并防患未然。能使一个不嗜好吸烟或是喝酒的人,或是赌博的人,当他们看到香烟,美酒,或是赌场,心性一点也不受影响。
济佛曰:可是这个万花筒的世界里,就像一个大染缸,谁能看空「酒、色、财、气、爱、恶、欲」?保持心不染著,当然就能达到本性的清净,但是能达到此种心境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若非大智大慧的人,实难「行之」,「悟之」。
蔡生曰:那的确是呀!……现在这些人赌博兴致正浓,我想,他们都应该早日归於正途,为家庭,为事业,为国家尽应职责。
济佛曰:金钱不能使人得到一切,无法使人获得一切,更无法使人拥有一切,人虽有地位不能平等的分别,但是在心灵深处,却有一项真正的平等;就是「自性平等」,所以人要追寻平等,不要往外物追求,应该多向自心中领悟心灵的平等,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悦与平等。
蔡生曰:恩师之言,深具佛法三昧,世人当要细心体会,不要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了。
济佛曰:好了!今夜著书就此吧!坐稳莲台准备回堂。
蔡生曰:我已坐稳了,请恩师回程吧!
济佛曰:圣贤堂已到,蔡生下莲台,魂魄投体。
下 人间游记 之19至24回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9f69f0100s75m.ht ml
上 人间游记 之7至12回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9f69f0100s75g.ht ml
人间游记首回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79f69f0100s75e.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