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格列佛游记》名著阅读
2011-12-2 10:18:29
访问量:2912029
第九课时
《格列佛游记》
——一部大英帝国的缩微读本
【作品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小说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纪英国的外科医生,他先后四次出海航行。第一次航海遇险,漂流到了小人国。在这里,两个小人国之间战争不止。他帮助其中的一个小人国打赢了战争。可是接着又差点在小人国遇害,后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得以逃脱。后来,他被巨人国的农夫捉住,贪婪的农夫为了赚钱,不惜让其永无停歇地表演。幸好被巨人国的皇后看中,才保全性命。第三次来到飞岛进行了一番游历。最后来到慧骃国,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他回到英国,看破红尘,终身以马为友。
【经典素材一】
有趣的宫廷游戏
皇帝把三根6英寸长的精美丝线放在桌上。一根蓝的,一根红的,还有一根绿的。这三根丝线是皇帝预备下的奖品,用来表示他对一些人的特殊恩典。这种典礼在皇宫大殿上举行,候选人员都要在这里比试和前面完全不同的技艺,在新、旧大陆的各个国家中我都没有见过类似的玩意儿。皇帝手里拿着一根棍子,和地面平行,候选人员一个个依次跑上前去,有时候跳过横杆,有时候在横杆下面来回爬几遍,这完全要视横杆上升或者下降的情形而定。有时候皇帝和首相各拿着木棍的一头。有时候也由首相一个人拿着木棍。谁表演得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他们都把这些丝线缠两道围在腰间。你可以看到朝廷里的大人物几乎没有人不用这种腰带作装饰的。
(选自《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小人国之旅)
多维运用
解析一:小游戏折射大世界。这段关于游戏的描写十分精彩,作家透过游戏折射的是世风。你看,小人国的朝廷官员时常奉命在皇帝面前表演,按照技术高低获得各种丝线,而这些官员腰上几乎没有不缠丝线的,这正说明了他们全是奸佞献媚的小人。
解析二:奖励可以让一个集体活起来。虽然皇帝对下人的奖励看似荒诞,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个集体内,如果缺少奖励措施,奖罚不分明,这个集体就会失去目标,失去活力,最终会走向消亡。
解析三:灵魂人物的示范可以影响周围。在一个家庭、集体、社会内,起着灵魂作用的人会在不自觉中影响周围的人,他的爱好、言行都会传递给身边的人,最终传播到群众中去。
适用考点
游戏 奖与罚 颜色 追求 思路决定出路 传递
相关考题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欣赏】
追求的力量
何谓追求,追逐所求的目标。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追求安逸舒服;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有的人追求闻达于诸侯;有的人追求淡薄于世……。追求,能使驽马十驾,能使凡人不庸;能让人为一私利丧尽病狂,也能让人为实现目标奉献一生。
我想起了那个有趣的宫廷游戏,所有的人为了追求国王的欢心一笑,把各色丝线扎在腰间,去极力讨好这不值一提的奖赏。也许,我们会嘲笑他们的追求。其实,我们对知识、梦想、财富的追求,有时又何尝不是这小小的丝线呢?就像众大臣追求丝线一样,只要我们执著,就一定可以收获幸福。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上,触摸到的是令人永远受到激励的不朽的追求。
汨罗河畔,浊浪滔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了追求,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宫廷御苑,笙飞萧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了追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玉环磨墨,力士脱靴,成为千古奇谈;精忠报国,驰骋疆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为了追求,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追求,林则徐贬谪路上大修水利,造福人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纵横古今,贯穿天地,追求如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有人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有人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有人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有人追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真实;有人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有人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风流人物,名垂千古,华夏大地,英雄辈出。古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今有孔繁森扎根西藏,鞠躬尽瘁,为西藏人民热血洒尽,古有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今有李素丽,一方汽车献爱心,兢兢业业为人民。追求,激励了多少将士,造就了多少豪杰。他们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将个人生命置之度外,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国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堂堂正正地做挺直脊梁的中国人。追求,使他们平凡的生命造就出不平凡的辉煌。
追求给人力量,激人奋进,使你的生命更有价值。
【素材趣闻】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6年)是英 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一次,他出外旅游,途经一家客店歇脚。女主人认出他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就想方设法想取悦讨好他。她上前热情地询问他晚饭想吃点什么:“想来点果肉馅饼吗?或者醋栗馅饼?或是李子馅饼、葡萄馅饼、樱桃馅饼……”从头到尾说个不停。
“除了叫喳喳的喜鹊肉馅饼外,什么都行,太太。”斯威夫特打断了她的话,冷冷地说。
女主人听后,知趣地走了。
写公开信支持人民反抗
1723年英王的情妇肯德尔公爵夫人获得了在爱尔兰铸造半便士铜币的特许状,又把它卖给了英国商人威廉·伍德,赚了一万英镑。伍德只要用价值6万英镑的铜就可以铸造价值100800英镑的半便士铜币,可获暴利4万英镑。这对于贫困的爱尔兰人民是严重的威胁。斯威夫特就化名垂皮尔发表了几封公开信。他号召爱尔兰人民坚持斗争,一致拒绝使用半便士铜币。为什么伍德敢于以暴利剥削爱尔兰人民呢?他说那是因为伍德是一个英国人,又有要人朋友。英国当局在爱尔兰人民的群起抵抗的压力下,被迫减少发行额四万英镑来缓和局势,并派出一位大臣到爱尔兰来镇压。凶狠的英国统治者是不肯轻易让步的,据说反动的英国首相渥皮坡尔曾经发誓要把半便士铜币塞下爱尔兰人民的咽喉。斯威夫特对爱尔兰人民说:“…你们要知道根据上帝的、自然的、各国的和你们本国的法律,你们是也应该是和你们的英国弟兄一样的自由人民。”爱尔兰人民在斯威夫特的领导和鼓舞下终于取得了胜利,英国当局被迫收回成命。
【经典素材二】
天生冒险的格列佛
和鲁滨逊一样,格列佛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书中记叙了他周游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慧骃国的游记,生动有趣。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爱惜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和知识丰富的学者。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多维运用
解析一:丰富的阅历成就非凡的人生。格列佛的人生经历相当丰富,这使他能有机会洞察到社会的冷暖,透视社会的种种现象,感受到英国社会的堕落,使他成长为一个有思考、有梦想的冒险家。
解析二:理想化的人物容不下现实。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做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
解析三:有梦想就要去实践。格列佛生活的时代,是英国政治日益堕落的时代,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决定4次出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哪怕在这一过程中,冒着生命危险,需要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适用考点
财富 理想 实践 正视自己 探险 路
相关考题
周杰伦不走寻常路,成为一代偶像,引领青春风尚;蔡伟不走寻常路,十年磨一剑,走上成才之路。不走寻常路,意味着另辟蹊径、独创一格、个性人生……
请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
要求:
①文体自选;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佳作欣赏】
不走寻常路
传奇的人生,曲折的经历!格列佛人生的蓝图上那条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深深地吸引着我。
格列佛,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小人国黑暗却略微快乐的经历并没有终止他的旅程,第二次航海冒险使他走人了“大人国”的世界。幸运的格列佛得到了一位农民的收留,并与其一家人融洽相处,可主人的贪婪一度使格列佛反感,每天的表演让格列佛面黄肌瘦,疲惫不堪,主人便将格列佛转手卖给了王后。格列佛纯熟的航海技艺和矮小的身躯颇得王后的喜爱。相处两年后,格列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离开了他敬爱的“大人国”,回到了英国。
格列佛是不幸的。上帝似乎总是开他的玩笑,一次次出海航行,却又一次次以失事收场。大海的惊涛骇浪和呼啸狂风,击打着他的意志,考验着他的毅力。面对着大海,手无寸铁的格列佛显得那么渺小,只能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也许,面对学习这座大山,我们是渺小的;也许,面对知识这片海洋,我们肚里的墨汁只是冰山一角。但,面对大山,我们有攀爬的绳索;面对大海,我们有精湛的泳技。我们无须怨天尤人,更不用唉声叹气。只要我们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赋,让自信相伴,让勤奋跟随,那么,站在胜利的巅峰上欢呼的人一定会是你!要知道,到达胜利彼岸的不一定是最漂亮的船,但却一定是最顽强的船!
可,有谁又能说格列佛不是幸运的呢?有人说格列佛是上帝金手指触碰过了的人,一次次落难,却又一次次幸运地被人解救收留,又一次次在饱览了神奇的国度后安全回国。或许格列佛真的是上帝的宠儿,但这其中不可否认的一个因素是,格列佛是一个懂得把握住机会的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俗话亦说: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机会就像手中紧握的流沙,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等到你摊开手时,才发现机会早已流失了。只有先充实自己,做好准备,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机会,使自己的人生流光溢彩。
李宇春把握住了“超级女声”这一大好机会,才能成为众人追捧、闪闪发光的偶像明星;比尔·盖茨抓住了电脑软件开发这一个前景光明的商机,才能成为亿万富翁;奥巴马在参加总统选举之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今天才能成为美国第一任非洲裔候任总统。
勤奋的汗水在脸上流淌,时刻准备着,机会一旦到来,牢牢把握住机会,努力向上攀登,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不寻常路!
【素材趣闻】
孤独成就不朽
晚年的斯威夫特内心十分孤独,只限于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自己积蓄的三分之一用于各种慈善事业,用另三分之一的收入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然而,斯威夫特本人也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许多人甚至认为他已经完全疯了。1745年10月19日,斯威夫特辞世,终年78岁,葬于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斯威夫特在晚期的作品中,斥责了英国统治集团的腐朽政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剥削本质。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的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第一次出海
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里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经典素材三】
慧骃国出游
格列佛回家5月后,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骃国”。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野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骃”来给他解了围。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野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野胡”,因此引起了它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野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使“慧骃”感到很震惊。
多维运用
解析一:朋友多了路好走。格列佛在受到“野胡”的攻击,无路可逃的时候,“慧骃”来给他解了围,最终他们成为了朋友,其实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自己的手,就一定可以赢得更多朋友。
解析二:学习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格列佛的丰富阅历来自于他不停的学习,在马国为了能与朋友们更好地交流,他坚持学习马国语言,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习俗,学习它们的生活方式,从中学会了在人的世界里不能学到的东西。
解析三:学会适应是生存的最高法则。一个人来到陌生的马国,如何生活呢?正确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很快地融入一个新环境中去,让自己很快地适应。其实,格列佛的马国游历告诉我们,适应环境才是生存的重要法则。
适用考点
朋友 学习 交流 适应与生存 学会解决困难 不懈追求
相关考题
求索,是一种探寻,一种追求,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发现。屈原曾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以“求索”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欣赏】
每片大海都是新的
叔本华说:“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游记里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先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初读这本书,也不禁叹服作者巧妙的构思、洒脱的幽默和泼辣的讥嘲,尤其是引人人胜的异国风光,再没有人“用这艰难的文字写得比斯威夫特更简洁、更明快、更自然”了。每当作者描写尽一处的见闻,当格列佛受尽苦难,侥幸得以抵达祖国,总是很难想象出他再一次出航的理由,以为游记就应该这么结束了。但是三两个月后,或是几年,他要看看这个世界的渴望还是和以前一样强烈。特别是他对马国的出游,为了更好地与马国居民相处,他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我想他是懂得:人活着就要寻找人生中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否则你就会感到一片空白。
曾经一直莫名:人的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终于领悟到:是为了追求,追求自己想拥有的一切美好。上帝把我们送到了凡间的那刻起,曾经幸福的伊甸园的生活就已经结束了,我们要开始自己努力,去不断追求。只有追求过的人,才知道追求的痛快辛苦与甜蜜幸福,未追求过的人,就觉得追求这两个字如千斤压得他们不敢挪动脚步。故而追求过的人,可以做海燕翔大海、雄鹰搏长空,而后者也只能做麻雀,整天藏屋角唧唧喳喳谈论东家长李家短。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感情色彩的空间里,为了自己的追求不停地奔跑着,甚至顾不上停下脚步歇息一会儿,因为我们都了解,追求是没有尽头的,而追求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球王贝利不知踢过多少好球,人们问他自认为哪一个踢得最好时,他总是回答:“下一个!”当他创造进球满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你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最满意?”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说:“第一千零一个!”追求无巨细大小,这种仅仅是对下一个球的追求或许对于别人来说没有具体的意义,但是它却是贝利自己对人生的一种安排,是他前进的帆。
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广泛的词,谁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哪一天终止?只有不停追求,生活才会不停息地朝着明快的方向奔去,才会激起无数的浪花。吾生有涯,而追求无涯。将我们有限的一生,融人无尽的追求之中,虽然渺小,却也伟大。
在格列佛的眼中,每一片大海都是新的,所以只要这世界还有意外,那也就值得等待。
【素材趣闻】
格列佛身在大人国
格列佛从小人国回到家里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中午吃饭的时候,菜也就是满满的一盘肉,装在一只直径达24英尺的碟子里。桌子离地面高约有30英尺。农民的妻子不得不把肉切开,把面包弄碎,放到格列佛的面前。由于格列佛一直惊魂未定,所以走在桌上的时候,不巧被一块面包屑绊了一跤,来了个脸啃桌子。农民的儿子,一个小调皮,一把抓住格列佛的两条腿把他高高地提到了半空中,吓得格列佛四脚直颤。在这个大人国里,格列佛常常莫名其妙地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
卷入斗争中的斯威夫特
1710年托利党人上台执政后,斯威夫特担任了该党报《考察报》的主编。托利党人为大土地所有者,战争对于他们是没有好处的,因此他们为了迎合英国人民厌恶战争的心理,猛烈攻击辉格党人的好战政策。斯威夫特写了许多揭露辉格党人的贪婪和反对战争的小册子,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是《同盟国和前任内阁在发动和进行这次战争的行为》 (1711年)。斯威夫特的小册子唤起英国人民反对战争,坚决要求统治集团和法国缔结和约,对反对战争的英国舆论起了重大影响。1714年,托利党人失势后,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在柏林做圣派得立克教党教长,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