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汽车改装圣殿——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1945-1960)
2011-11-25 18:59:31
访问量:2915728
汽车改装圣殿——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1945-1960)
博主按:20世纪中叶,汽车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交通工具,开始化身为一种身份、地位以及精神的象征。300、鸥翼以及它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依旧栩栩如生。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汽车带来无限机遇,汽车工业亦成为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赛车运动悄然复苏,速度、激情、个性这些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渴望,点燃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1945 1960 Post-war Miracle
Form and diversity.
1945-1960 战后奇迹
模式化和多元化
梅赛德斯-奔驰汽车的外观在战后德国经济复苏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1953年,伴随梅赛德斯-奔驰180的问世,汽车巨人率先进入浮筒式车身结构时代。取代传统的流线型挡泥板和下垂式短尾,浮筒式车身结构设计无疑是汽车设计的里程碑。300 L的扁平式散热器格栅为梅赛德斯-奔驰带来一副全新的面孔,从1954年起,这一面孔为其商用汽车亦平添了几分优雅。
与此同时,戴姆勒-奔驰公司致力于拓展商用车型,以迎合日益增长的公路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商用车辆市场独占性和轿车同样备受关注,一个全新、广泛的商用车型开发策略日趋明朗,除了大型卡车、大型巴士以外,小型货运卡车、小型巴士及乌尼莫克(Unimog)应运而生,这其中L 319 D货运卡车的面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戴姆勒-奔驰专为满足本土货运车辆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
Representative cars
THE ECONOMIC MIRACLE YEARS A TIME FOR MERCEDES.
代表性汽车
经济奇迹年代——梅赛德斯的时代
20世纪50年代早期,战后德国迎来一个经济奇迹时代,梅赛德斯-奔驰再次创造最快、最大量产汽车的记录。凌驾于其他任何车辆,传奇般的S级轿车梅赛德斯-奔驰300,直到今天依旧是高性能、激情、魅力、无可挑剔的外观及设计的代名词。作为二战后的第一款具有代表意义的汽车,梅赛德斯-奔驰300传承战前Grand Mercedes的基因。这个经济奇迹年代的标志性产物,以其独特性、可靠性折射着年轻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精神,令整个世界惊叹。
1951年4月在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300首次亮相,即成为政治家、企业家的经典座驾。它的第一个用户是战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康纳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绰号“阿登纳-梅赛德斯”不胫而走。1949至1963年在阿登纳任职期间,他共使用了六部梅赛德斯-奔驰300。阿登纳总理的车牌编号为0 002,而实际上应该为0 003,以表示其排在联邦总统和联邦议会主席之后的政治地位。联邦主席特奥多尔-豪斯(Theodor Heuss)、财政大臣路德维希-埃尔哈德(Ludwig Erhard)、在野党和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都曾拥有自己的梅赛德斯-奔驰300座驾。
独立承载式底盘是300的经典配置,前翼子板上的嵌入式大灯、弃用车侧入门踏板及加长的尾箱都代表着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相对于即将到来的浮筒式车身结构,其整体设计更多地沿袭二战之前的经典方式。除了可选配天窗的四门轿车外,还推出了5座和6座D型敞篷版车型。梅赛德斯-奔驰300最初配备一款全新的6缸引擎,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15马力,最高时速为100英里/小时(161公里/小时)。
The "Ponton"-Mercedes
PONTON: A NEW SUCCESS FORMULA.
浮筒式梅赛德斯
浮筒——全新的成功理念
20世纪50年代,全新的浮筒式车身设计开始出现。1953年秋天,梅赛德斯-奔驰推出首款浮筒式车身结构的车型,即梅赛德斯-奔驰180,全新设计摒弃传统的弧形翼子板及车侧踏板。伴随180的诞生,梅赛德斯-奔驰转入自承载式车身结构设计,此举令其在未来的十年里一直处于汽车工程技术的领导地位。1953年至1962年,梅赛德斯-奔驰180总计生产440000辆,浮筒式车身理论大获成功。
浮筒式亦被称作三厢式设计,它摒弃单独的翼子板和车侧踏板,取而代之的三个长方体结构:引擎室、驾驶室和行李箱,其优点是增大乘坐空间和行李空间,扩大乘员视觉范围,降低风阻及风噪。德国人的浮筒式设计可能源于军队临时用浮筒搭建的浮桥,看上去很像梅赛德斯-奔驰浮筒模型。自第一辆采用自承重车身构造的梅赛德斯-奔驰180开始,“浮筒”的名字开始在德国汽车业界广泛使用。
1954年春天,梅赛德斯-奔驰推出搭载柴油引擎的新款180D,出色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使其占据了本土和国外出租车市场的巨大份额。同时,新系列6缸引擎浮筒式车型亦成功上市。除此之外,180为190SL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1955年4缸跑车190SL惊鸿出世。起初,180的先进设计理念并不为那些保守的车迷所接受,梅赛德斯-奔驰亦同时推出改进版的170系列车型。
1952年7月19日,在一本《汽车、摩托车及赛车贸易》杂志上刊载了早期180雏形的略显模糊的照片,主编维泽尔曼(Wieselmann)模仿歌德(Goethe)的著名叙事诗《魔王》(Der Erlkönig/The Alder King)留下一段经典诠释:“那是什么,一闪而过?看上去多么重要,堪比底特律的经典,只是小了一点点。我几乎忘记了我的镜头,这就是戴姆勒-奔驰的新生命。按动快门,捕捉永恒,所有的人都为之倾倒。典雅的线条诉说着我们的疑惑,300回来了。”自此,“魔王”在德国成为具有神秘、传奇色彩的汽车的代名词。
New Commercial vehicles
SPECIALISTS FOR RECONSTRUCTION.
全新商用汽车
重建专家
二战过后,戴姆勒-奔驰是首批投入到德国经济重建的公司之一。商用汽车作为重建的主力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大提升奔驰汽车在质量与性能上的品牌形象。新科技、新设计被广泛地应用在乘用汽车和商用汽车的研发中,平头车、短鼻卡车和自承载车身结构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突破。1954年在300 SL上采用横置散热器格栅,成为20世纪50年代梅赛德斯-奔驰的标志性符号。
平头设计被应用于巴士、货车和卡车,区别于传统的卡车设计,驾驶员座椅位于车辆前端之后,尽管给引擎维修保养带来很大麻烦,但驾驶员的视野更好更宽,车辆的长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个时期最有名的车型是采用浮筒式设计的短鼻卡车LK 338,以及今天的Sprinter的祖先L 319。
为了满足所有客户的愿望及货物运输的需求,20世纪50年代中期,戴姆勒-奔驰开始扩大其商用汽车的范畴。L 319系列是专为这个经济奇迹年代里日益增长的短途运输而设计生产的轻型货运车辆,可以选配柴油和汽油引擎,车型包括箱式货车、皮卡及小型巴士O 319等等。这种多元化的用途将轻型货车从中型卡车、重型卡车里区分出来。
L 319和O 319车型标识中的“L”和“O”分别代表“Lastwagen(truck/卡车)”和“Omnibus(公共汽车、巴士)”。1963年秋天,戴姆勒-奔驰开始使用新的车型标识系统并一直沿用至今,L 319更名为L 405,第一个或前两个数字代表最大允许载重量(四舍五入),后两位数字乘以十后代表引擎输出功率(四舍五入)。L 405最初的输出功率为50马力,后来又被提升至55马力,所以再次更名为L 406。从1956年至1968年,319系列车型总计生产123000辆,其中有115000辆搭载柴油引擎。
戴姆勒-奔驰以短鼻卡车系列来满足客户在中型、重型卡车领域的不同需求,先后推出搭载不同引擎的平板式货运卡车(Plateform truck)、半挂式牵引车(Semitrailer tractor)、自卸卡车(Dump truck)、混凝土搅拌车(Concrete mixer)。与20世纪30-50年代的传统长鼻卡车相比,短鼻卡车可以有效地利用车身长度,1960年至1976年间生产的LK 338就是明显的例子。直到1995年,短鼻卡车因其超卓的性能和可靠性,依然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
Gullwing and gasoline injection
ENTER A DESIGN ICON.
鸥翼和汽油喷射
设计图腾
1952年见证了一个经典的诞生,至今魅力依旧,这就是著名的鸥翼门300 SL,它是战后第一辆秉承戴姆勒-奔驰经久不衰的运动血统的赛车。战后有限的资源迫使设计工程师们使用昵称“阿登纳-梅赛德斯”的引擎,它的性能在赛道上难称优秀,为弥补引擎动力输出上的缺陷,利用空间框架车身来降低车重,为达到理想的赛道稳定性,车门区域的框架结构的高度必须足够高,以至于传统的车门无法安装,那对经典的鸥翼门就这样展翅了。
随着经济的回暖,梅赛德斯-奔驰的外观在悄然转变。1955年,一辆那个时代的经典跑车驶入视线,唤起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冀。梅赛德斯-奔驰300 SL coupe,这款二战之后梅赛德斯-奔驰倾力打造的第一辆纯种跑车,采用汽油直喷技术,开创了SL的传统,其永不过时的设计理念、独特的风格横跨几十年。1999年,300 SL被国际评审机构评选为“世纪最佳跑车”。
300 SL性能超卓,极速达250公里/小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量产车,在车迷眼里无疑是梦想之车,一旦拥有都会倍加呵护。“鸥翼”总共生产1400辆,至今仍有约70%健在,极具收藏价值。它的车门被人们视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被形象地比作“鸥翼”(Gullwing/英语)和“蝴蝶”(Papillon/法语)。
1957年,一款软顶敞篷跑车取代了“鸥翼”。通过调整降低车门部位的空间框架结构的高度,使得传统车门得以安装。尽管少了些许跑车的味道,但舒适性明显提高。截至1963年2月,这款跑车共计下线1858辆,成为除了“鸥翼”之外最令人垂涎的老爷车之一。
300 SL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再次成为汽车科技的先锋,首次在四冲程引擎上应用汽油直喷技术。传统的化油器技术是将汽油在化油器中雾化后进入汽缸与空气混合,新技术是通过喷油泵直接将汽油以雾化状态喷入汽缸。早在1885年,威廉-迈巴赫在骑乘车(Riding Car)上就试图采用汽油直喷技术。20世纪20年代,燃油直喷被首次应用在柴油引擎上。在量产汽油引擎上应用直喷技术可以回溯到1936年的DB 601航空引擎。汽油直喷技术最初、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动力输出,在量产的SL系列车型里,汽油直喷车型比化油器车型动力输出提高40马力。
1952 Mercedes-Benz 300
1952 梅赛德斯-奔驰 300
汽缸数:6 排量:2999 cm3/183 cu in 最大功率:115 hp/85 kW 引擎转速:4600/min
最高时速:161 km/h 100 mph 生产年代:1951-1954 产量:4563
1951年,梅赛德斯-奔驰推出当时最快、最大的德国制造量产汽车——梅赛德斯-奔驰300,它继承Grand Mercedes的传统,迅速成为年轻的联邦共和国最有地位的标志性汽车。因其最显赫的乘客是战后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故得昵称“阿登纳-梅赛德斯”。
1954 Mercedes-Benz 300 S convertible A
1954 梅赛德斯-奔驰 300 S Convertible A 折篷跑车
汽缸数:6 排量:2999 cm3/183 cu in 最大功率:150 hp/110 kW 引擎转速:5000/min
最高时速:174 km/h 108 mph 生产年代:1951-1955 产量:560
1951年末,梅赛德斯-奔驰特别推出极具动感的双门300 S,有双门轿跑、折篷和敞篷款式可供选择,引擎开发基于300但更为强劲,优雅的造型仿佛诉说着30年代的经典。
1955 Mercedes-Benz 300 SLR "Uhlenhaut coupe"
1955 梅赛德斯-奔驰 300 SLR “乌伦豪特双门跑车”
汽缸数:8 排量:2983 cm3/182 cu in 最大功率:302 hp/222 kW 引擎转速:7500/min
最高时速:290 km/h 180 mph 生产年代:1955 产量:2
1956年赛季,戴姆勒-奔驰推出硬顶跑车300 SLR,但由于公司在1955年赛季末即已终止参加赛车活动,所以这款跑车从未参加过正式的赛事。作为公司车辆,这辆300 SLR双门跑车一直为车辆测试部门的头目鲁道夫-乌伦豪特(Rudolf Uhlenhaut)的座驾,故得昵称“乌伦豪特双门跑车”。
1955 Mercedes-Benz 300 SL coupe
1955 梅赛德斯-奔驰 300 SL coupe 双门跑车
汽缸数:6 排量:2999 cm3/183 cu in 最大功率:215 hp/158 kW 引擎转速:5800/min
最高时速:250 km/h 155 mph 生产年代:1954-1957 产量:1400
1954年推出的300 SL量产双门跑车是在1952年大获成功的300 SL的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独特的空间框架车身结构仅重110磅(50千克)并特别坚固,由于车侧的框架结构较高,导致无法安装正常的车门。向上开启的车门遂变成20世纪50年代梦想之车的流行语——“鸥翼”。
1955 Mercedes-Benz 180
1955 梅赛德斯-奔驰 180
汽缸数:4 排量:1770 cm3/108 cu in 最大功率:52 hp/38 kW 引擎转速:4000/min
最高时速:126 km/h 78 mph 有效载荷:1746 kg/3580 lbs 生产年代:1953-1957 产量:51907
1953年推出梅赛德斯-奔驰180,全封闭的车身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跨入现代的三厢设计时代。它的侧面轮廓很像浮桥的截面,故得名“浮筒-梅赛德斯”。与二战前的车型不同,180的车身和底盘采取了一体化的设计。
1960 Mercedes-Benz LK 338 dump truck
1960 梅赛德斯-奔驰 LK 338 自动倾卸卡车
汽缸数:6 排量:10815 cm3/660 cu in 最大功率:180 hp/132 kW 引擎转速:2200/min
最高时速:76 km/h 47 mph 有效载荷:7418 kg/16535 lbs 生产年代:1960-1976
1959年推出的LK 338是梅赛德斯-奔驰短臂卡车系列的早期车型,驾驶室的设计借鉴了三厢浮筒式轿车的概念。车型里的缩写字母LK分别代表德文“Lastwage”(truck/卡车)和“Kipper”(dumper/倾卸车)。
1962 Mercedes-Benz 300 SL roadster
1962 梅赛德斯-奔驰 300 SL roadster 双座敞篷跑车
汽缸数:6 排量:2999 cm3/183 cu in 最大功率:215 hp / 158 kW 引擎转速:5800/min
最高时速:250 km/h 155 mph 生产年代:1957-1963 产量:1858
1962年,300 SL双座敞篷跑车接过了传奇“鸥翼”的接力棒,展现在世人眼前。由于车侧空间框架结构的降低,鸥翼门变成正常的车门,这款敞篷跑车深受美国人的喜爱。全新单铰接式传动轴使得经验不足的驾驶者亦能轻松操控这款高性能的跑车,驾驭乐趣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