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鸡鸣驿
驿站在中国历史上曾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古代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后因马的体力和奔跑的距离都很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多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驿站,同时完成传递信息和邮件,也起着军事城堡的功能。可以说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和军事基地的作用。
鸡鸣驿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座驿站,它始建于明代初期,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驿站,鸡呜驿也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塞。有 500 年历史鸡鸣驿城墙为正方形,每边约 300 米长,城墙为青砖砌垒,内夯黄土,墙高达十五米,上面垛口,四周城墙基本保持原样,个别地段有坍塌,城墙上现保存有东西两座城门,其间通有大道,可供人马车辆出入。城内有一些老房,住有人家。从远处望去,几百米高大的鸡鸣驿古城墙矗立在尘土飞扬的公路边 , 灰突突地尽显岁月的沧桑。东去西来的汽车匆匆忙忙驶过它们的身旁绝尘而去。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就是这几段破败的不起眼的城墙把数百年的历史与现代相隔在咫尺之间。
翰海蓝天,金光普照。东城墙、东门上的楼阁以及远处湛蓝色背景下的高大的鸡鸣山都沐浴在柔和的金色晨曦之中。而那山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筋脉清晰,和泰安祥。稳稳地端坐在鸡鸣驿城身后,圣洁而又庄严,护佑着这座同样历经沧桑的古城。这座古城巍峨而又庄严,于苍凉之中透着生机。
从一面破败的巨大的影壁旁下坡走进瓮城,穿过深深的门洞,沿着一条坡道拾级而上,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楼阁:立柱依然挺拔、依然结实,但那顶子上的木板条和椽子显然已经历数百年风吹雨打,似乎再难以承载历史的重负,斜垂下来,有的摇摇欲坠。但轻易不肯离开那已然坚守数百年的位置。在茫茫宇宙中,这些城砖楼板只不过是尘埃微粒,但它们似乎在向人们昭示它们曾经的辉煌。
从城楼向下望 , 一条宽约十五米的大道直通西门,笔直宽敞 , 无遮无拦。可以想见当年驿卒夜持炬火、飞马传驿,行人避让,铺人出俟的紧急壮观的情景。西城门上有一个同样高大的城楼,远远望去格外有味道。
晨霭笼罩中,那些黄的土坯房和灰的、红的瓦楞房顶,那在城的上空飘荡的炊烟,那间或伸出的老树枝桠,都显得苍凉、神秘而充满诱惑。
进入城中 , 恍如隔世。全不像一个城,倒像一个古老的村庄。许多院子断壁残垣,衰草离披;有的小院柴门轻掩;有的房子已经倾斜,那残破的窗棂里,历史似乎瞪着深邃的眼向外张望。 城里一直静悄悄的,很少人走,更见不到年轻人。这里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老城。
对于出身名门望族的人 , 岁月可以磨蚀其容颜,但却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的气质与精神。鸡鸣驿就是如此。在城中央西偏北的一处明代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让我领略了古驿站的沧桑风采。北房已被房主按照自己的意愿稍事修葺修,但风采依旧。旁边的西厢房于陈旧之中透着古朴和自然。它似乎是这个古代驿站几百年雨雪风霜的见证人,又像一个古稀老妪,虽然满面风尘却遮挡不住昔日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