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北京青年报4月20日报道 明天正式开幕的上海车展再创历届上海车展之最。展出规模23万平方米,比上届增长35%。20个国家和地区2000家中外汽车厂商参展,预计将有展车1100辆,全球首发车75辆,其中国际汽车公司首发19辆,国内车企首发56辆。观众有望达到70万人次。是今年全球规模、影响力最大的汽车展之一。
本届上海车展既是在全球汽车业聚焦中国、中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的大背景下举办的,同时,也是在国内一片“限制汽车消费”的阴影中开幕的。
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汽车都被当成“神勇的孙猴子”,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时候,正是靠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力刺激作用,助世界汽车业度过低迷,也成就了中国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地位。这些发生在2008年并延续至今。
而目前,汽车消费在中国又被当成“妖怪”受到“打压”。从去年年底开始,城市拥堵、油价上涨、消费政策不稳定等不利因素笼罩着汽车市场,给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添加了“朵朵乌云”。
众所周知,中国正在高速“冲进”汽车社会,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汽车社会的和谐不应该互相矛盾,而应相辅相成。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谈道:汽车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是新问题。以汽车拥堵为例,这是全世界大城市的通病。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共交通还不够发达,城市规划还不完善。以日本东京为例,东京的汽车保有量要比北京高,但它的拥堵没有北京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东京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他认为,对于汽车应“鼓励拥有、引导消费”,要科学解决汽车发展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和谐问题。
汽车多了,一定会引发拥堵、环保、能源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爆发,则不一定都是汽车惹的祸,一定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不能同步协调发展,造成了“短板效应”的显现。
无论汽车被当成什么,在现阶段的世界环境和中国社会现实中,中国汽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生逢其时”,妖怪也罢,猴子也好,与唐僧西天取经一样,中国汽车最终要得到的只有一个:做强做大。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更多精彩新闻,访问北青网www.ynet.com
http://www.yne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