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激活黄山乡村旅游
2007-12-23 2:55:00
访问量:3748528
12月中旬,来自西安的项先生与几个朋友自驾游,行至太平湖地段,被背依青山、面对秀湖碧水的凤凰山庄所吸引,于是下高速,进农家,吃农家饭。当听说黄山区境内还有水上人家、江家农庄等新村时,流连忘返的他们又驱车赶去了。
这是黄山区打造 “风景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应。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100多万元。今年1至11月的接待旅客与旅游总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1%、46%。
拥有“黄山、太平湖”两块金字品牌的黄山区,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完好、历史文化悠久的优势,从建设 “风景新村”入手,着力打造“黄山太平乡村游”第三块金字品牌。
“风景新村”建设得益于规划先行。区农委主任许乐平介绍,本着把整个黄山区农村建成大花园的总体目标,我们邀请北京、上海等高校专家教授对30个示范村进行高标准规划。保护现有山水资源,彰显村庄个性,或依山环绕,或临水而筑,或山水相间,每座新村都是一幅鲜活的立体画卷。全区116个村,在完成30个示范村的规划后,又启动了86个村的村庄规划,其中40个村的规划已完成,其他非重点村的规划12月底全部完成。
穿过稻田,跨上石拱桥,只见几个农妇在清澈的河边洗衣服,绿树覆盖的山脚下,徽派风格的别墅群依山而筑,青龙河边是农民文化广场,山清水秀的甘棠镇庄里村就是一座美丽的公园。近年来,这个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仅把原臭水沟变成风景河就花了380万元。
加大投入是黄山区建设 “风景新村”的又一经验。他们利用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和以奖代补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等形式,全年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2亿元,其中交通、新村、水利投入1.4亿元。完成“村村通”工程新主干道路84公里,“组组通”硬化路面150公里,70%的示范村主要干道实现了亮化目标,44处安全饮水工程已完成32处。汤口一道河、甘棠湾山、耿城城澜、新丰涧园等一批“风景新村”相继建成,村容整治全面展开。
许乐平告诉记者,黄山区抓住三大机遇推动示范村建设:利用“合铜黄”高速公路建设机遇,引导被拆迁户向中心村集聚建房,对成片的拆迁则重新选址建新村;利用区政府实施“工业园区、政务新区、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机遇,对大桥、甘棠等6个村庄整体拆迁,建成凤凰山庄、湾山新村、月亮河新村;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引导库区、高山、深山农户向交通便捷地区转移,建成龙门窑、三门滩、兴村灾后重建示范新村。示范村对全区“风景新村”建设正在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感言:
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黄山区建设“风景新村”,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风景优美、居住舒适的环境,而且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载体,成为农民增收的平台。
[来源: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
[编辑:2008]